宋朝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有诗云:“雨荒园菊枝枝瘦,霜染江枫叶叶丹。夕阳更动闲游兴,十月吴中未苦寒”。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冬。秋已过去,初冬来临。今年第一个带"冬"字的节气,像一位不疾不徐的行者,踩着南宋诗人七百年前留下的韵脚,悄然叩响了江南的朱门。在北方,冬季会冷的,万物也萧条。即使我这几天在江南的南京,也感觉在潇潇冬雨中的一丝寒意。一年四季,是祂的安排和化工。所以我们不要焦虑,不要忧烦,雨过以后,阳光灿烂,寒冬来临,春天不远。昨天的太阳,今天尚有余温。明天或许有风雨,挡不住后天的扬帆。
南京的冬雨总是来得突然,如歌如泣下了一天还没有完。傍晚,打着雨伞看细密的雨丝在路灯下织就一张透明的网,将梧桐尚未落尽的枯叶黏在青石板上,像是一幅被水渍晕开的水墨。这寒意虽不刺骨,却顺着衣领袖口钻进来,让人忽然就懂了《诗经》里"冬日烈烈,飘风发发"的况味。四季轮替本是造物主的工笔,却总有人在某个转角,被一阵风惊醒了蛰伏的焦虑。
昨天晚上,一位牧者给我发微信,说了教堂里面令他焦虑的事情,主要还是面对繁重的牧养,还要面对内卷,甚至是内斗,让人苦恼和不安。这的确是我们部分教堂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纷争。我们隔着屏幕在互联网上互相安慰,像两个在暴风雪里点燃火柴的旅人。忽然想起加利利海边的渔夫们,他们的网也曾破过洞,漏走了满舱的月光。那些被我们视为灾难的裂缝,或许正是光进入的方式。我们互相勉励:凡事谢恩交托,有事和主诉说,一切仰望交托,祂必垂听俯允。同时要做好我们自己,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爱人爱己更爱神,安静自然少烦心。
你看,连六朝古都的城墙砖缝里,都钻出了倔强的野菊。它们不问明日是否会有霜刀风剑,此刻只管把每片花瓣都舒展成太阳的形状。而我们这些在钢筋森林里迷路的现代人,又何必急着在立冬就把心门闩上?须知造物主从不按我们的时间表工作,就像紫金山顶的积雪,总要在某个惊蛰的清晨,突然化作千条溪流,唱着歌从石阶上跳下来。
于是,我想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生不过是百年,竭尽全力莫等闲。天地悠悠转瞬间,回眸一笑看看,所有那些你吞下的委屈、挺过去的磨难,如同那划过的流星,终是练就出了一边崩溃一边自愈的火眼金睛,更有主基督使我们最知心的朋友。
现代人的焦虑症不再仅仅是“感到担心”,而是一种更广泛、更弥散的精神状态,常常在没有明确威胁的情况下发生。它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广泛性焦虑:持续的、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内容涉及工作、健康、财务、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感情等各个方面,但担忧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2.躯体化症状: 焦虑不仅存在于精神上,还会引发身体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痛、胃痛、失眠、易疲劳和爱发脾气或萎靡不振等。
3.预期性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例如“今天某人对我笑了,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嘲笑我?”“这件事情我能办成吗?万一发生不好的事怎么办?”,陷入对未来的灾难化想象。
4.信息焦虑与选择过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被海量、矛盾的信息包围,同时网络上真的有哪些居心叵测的人在煽动焦虑不安;还有面临过多选择(从职业到日常生活),导致决策疲劳和持续的不确定感。
5.社交焦虑与比较心理: 社交媒体放大了“比较文化”,人们容易将自己的真实生活与他人精心修饰的“展示面”进行比较,产生自卑、孤独和落后于人的焦虑。比如,在教堂的诗班中为什么别人能够站在前排,而我在后面,是不是我不行等等。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应对焦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信仰、思维、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
1.信仰思维与认知层面(治本之策)
我们的神赐平安的王,我们在基督里有真的自由,那就要依靠神、全然的交托,一切缠累、重担都交给神。
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去做,识别与挑战非理性思维。学会捕捉自己的“自动化负性思维”,例如“我必须完美无缺”、“我不行了,放弃吧”。然后“对症下药”,靠着信仰寻找真理去挑战这些想法,用更客观、理性的想法替代它们。
2.操练与灵修,好好活在当下
焦虑的本质是“活在未来”、“活在黄粱美梦”。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的时候,就要靠着祷告、灵修来操练自己。让信仰帮助你锚定活在当下,观察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而不被其裹挟。要做到每天挤出时间读经、祷告、默想,把自己完全交给基督来做主,这样能显着降低焦虑水平。
人无完人,我们要设定合理的期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理解“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为自己设定现实、可达成的目标,并学会对自己宽容。“爱人如己”,首先是要爱自己,爱自己其实不是自私,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如何去爱别人?所以,我们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过高了会跌落的,摔得很疼。
当然,还有以下的方式可以帮助解除焦虑。
1.规律运动,这是天然的“抗焦虑药”。它能释放内啡肽,消耗压力荷尔蒙,改善睡眠。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会带来巨大改变。
2.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直接加剧焦虑,而有焦虑的人往往会失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前的祷告、赞美;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等。
3.建立生活节奏, 为每天的生活建立一个简单、可预测的节奏(如固定的起床、吃饭、工作、休息时间),秩序感本身就能对抗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要寻求在基督里的喜乐,没有焦虑。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 心灵与身体密不可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很大。心灵若喜乐,生存的意志旺盛,身体也跟着健康,尤胜良药。现代人的疾病,多由精神上的紧张与苦恼引起,忧愁与牵挂既是病因,也是妨碍和治疗疾病的要因,究根追底,这是因为人不思念神。
四季轮回,人生百年。愿我们都能像陆游笔下的吴中十月,在尚未苦寒的时节,把每个当下都活成光的形状。须知昨夜星辰昨夜风,所有流过的泪都会酿成蜂蜜,而此刻窗台上结的水滴,正是明天浇灌紫罗兰的甘露。主基督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他总在雪地上提前踩出脚印,等我们跌跌撞撞地跟上时,发现那些痕迹里早已藏好了复活节的百合种子。基督徒应该是喜乐的,基督徒应该是没有焦虑的。即使有,也要在祈祷中将其“驱赶”出去。不要忧虑、不要焦虑。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不要在意别人的闲话,尊主为大,笑过余生心自有广厦。
驱逐焦虑,喜乐仰望。驱逐焦虑,心有方向。驱逐焦虑,追求向上。驱逐焦虑,赞美歌唱!
2025年11月7日星期五 于南京江宁区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