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两汉·佚名·《行行重行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正伤心……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每诵这类诗词,遥想作者感受,近思人间分离,“属灵者”应笑我,太不属灵。
牧养中,曾遇到一位四十多岁且通情达理的母亲,其独生子没到二十却罹患绝症。孩子住院时母子接受福音。病房中,我流泪为这孩子施洗。数月后,孩子安详离世。按基督教的礼仪为孩子料理丧事后,这位中年丧子的母亲每见孩子的遗物,愁肠寸断,睹物思人。闻知此情,我甚觉一切节哀顺变等类的言语对其安慰都苍白无力,只有默默为其代祷,求主安慰。一日,看其母亲微信朋友圈留言:“孩子,天气热了,温度高了,你那里有空调吗?”寥寥数语,令人泪奔。
我不敢质问上帝:为何对这位年青生命独爱而早早接其回天家。因为神的意念高过我的意念。我亦不忍心也无理由责备这母亲太过感情用事。我也深信这位母亲对爱子灵归天家笃信不疑,因母性之爱,情深处而发朋友圈以表对爱子的关心与哀思。
“离别”,你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你催白了多少人的鬓发;你引发了多少人的咏叹……“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宋·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
一次离别一份伤,一次离别一份情,一次离别一份念……
仰天长问,何年何时不离别?
曾记得到医院探访一位生命处于弥留之际的信徒,他用微弱的声音问我说:“牧师,我何时能归回天父那里享安息?”此话问中有答,他已用信心的眼睛看到天家的美景,渴望与天父同在乐园!其妻在夫君的追思会上对众亲友说,今日与丈夫暂离别,将来在天家永不离别!
好一个“永不离别”。这令我想起恩主曾安慰门徒:“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1-3)
我又仿佛听到天上有声音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3-4)
可否说:
伤离别是留恋过去,不离别是拥有现在;
伤离别是暂时的痛苦,不离别是永恒的喜乐;
伤离别是人性感情的流露,不离别是父神恩典的彰显!
如此,人生叹息短暂的“伤离别”,因信基督可得永恒的“不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