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教会内部的和睦,杜绝一切有害的内斗纷争,绝非小事,而是关乎教会本质、圣洁见证和属灵争战胜败的核心要务。 我们必须以敬畏神的心,效法基督的柔和谦卑,活出彼此相爱的属天生命。
当自己或亲人因疾病而走到生命尽头,信仰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如何用信仰的眼光去正视与直面这些挑战,迎来“生死两相安”?对于这些问题,来自华北某教会临终关怀团契的肢体们也在寻找着答案。
有一位传道人,最近开始在微信中销售保健品,也不是什么大品牌,不知道从哪里找的一个杂牌子保健品的代理,据她所说是本县的总代理。但知道内情的人说,关于她代理的这个牌子,实在是名不见经传,根本就没有听过,就连网上查都查不到,质量合不合格、安不安全都不确定。有同工提出疑问:“传道人销售保健品是否合适?”
要不要孩子,从来不该是权衡经济或面子的功利选择,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我们常常忘记,真正的富足在于对神的信靠与交托。那位姐妹说“养不起”,缺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份“在神里面的安然”。孩子不是用来装点生活的奢侈品,而是神赐予的生命祝福。
通过与中华民族共赴国难,这些基督教大学完成了自身的“中国化”。她们在抗战中的坚守与贡献,得到了官方与民间的赞誉。让人感佩的是那份危难中挺身而出的勇气,感动的是那种超越国界的无私大爱,感慨的是历史流转中个体与群体的命运沉浮。
服侍,不仅是讲台上的宣讲,也是果盘旁的默默预备;不仅是教会中的热忱,也是职场里的见证。服侍之路并非总是容易——我们会经历无力感,会疑惑界限在哪里,甚至会陷入表演式的试探。真正的服侍扎根于基督的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这份爱。本期“今日教会”的前两个栏目为您呈现数篇“服侍”主题的文章,欢迎点击阅读。
“AI能否取代牧者”,这是近段时间基督徒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采访了几位牧者,请他们分享了使用AI写讲章的实际体验与反思。几位撰稿人也就教会界对AI的使用给出了不同维度的见解。欢迎查看“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栏目,阅读相关文章。
2025年春节期间,福音时报几位同工与撰稿人回乡过节,见证了家乡教会的变迁。欢迎查看“观察与亲历”栏目,阅读相关文章。自3月5日圣灰日起,教会进入大斋期(又称“四旬期”)。有的教会首次举办了圣灰日崇拜,还有越来越多的信徒开始重视四旬期,愿意在这个期间更深地默想主的牺牲,预备自己的心迎接主的复活。欢迎查看“圣灰日与大斋期”栏目,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