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福音是主耶稣留给门徒的大使命;也是许多基督徒心中所渴望做的事情,大家期盼着将这救恩的大好消息告诉自己所爱的人们。然而,不少基督徒觉得传福音很难,因为自己不懂具体的方法、策略,实际上,基督徒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见证就能带来很大的果效。
山东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王老师就是因为身边基督徒的爱心而走进了教会。王老师原本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自己还经营着琴行,他的生活跟基督教没有交集。他之所以能够走进教会、迎接基督信仰并且还走上了全职服侍的道路,是跟诗班的一群中老年姊妹有关。
这些姊妹们是王老师所在城市的基督教中心堂的诗班成员。大约二十年前,这间市中心堂为了提高诗班的声乐水准,计划从社会上聘请老师给予指导,几经辗转,联系到了王老师。教会提供的薪酬是每小时两百元,这在当时即便放在社会上也是很高的待遇。因着待遇的吸引,加上跟自己的专业对口,王老师欣然应允。
在给予指导的过程中,王老师发现诗班的成员们基础还可以,而且学习认真,进步很快,这带给他很多的鼓励。王老师对学员们要求很高,为了达到他期待的效果,常常需要延时下课,学员们对于这些要求都很配合。一段时间下来,诗班的唱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带学员们的同时,因为可以排练像《哈利路亚》这样的高难度曲目,他还收获了专业能力提高带来的成就感。
时间就这样流逝着,王老师一边做着自己在中学的教书工作,一边继续用业余的时间来带诗班,没有显露出要信主的倾向。实际上,自从知道王老师还不是基督徒开始,诗班的成员们就开始坚持为他祷告(回顾自己的信仰路,他告白祷告是非常有力量的),还不时地送给他圣经。王弟兄说,他家里大大小小、不同版本的圣经有不少,收到后他从来不读,只是出于对信仰的敬畏而珍惜地保存着。比起为他祷告和赠送他圣经,在他还未信主的时候,诗班成员在生活中给予他的关心更令他感动:知道他下班后可能没吃饭就赶到教会上课,就给他准备了吃的;回老家时,就给他捎上土特产;等等。这让王老师很疑惑,他认为自己就是过来上课赚钱的,她们为什么这么关心自己呢?加上老姊妹们那种他在社会上从来没见过的真诚的喜乐,他逐渐对教会产生了好感。那时的场景令他记忆犹新:“当时诗班弟兄姊妹喜乐、真诚的性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好像拿到了天国的通行证。”
王老师女儿的患病是他信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天,他的女儿突然被查出患有一种不易医治的疾病,需要住院一周;他到另外一所知名的医院确诊,结果仍是如此。他因此而心神不宁。那天,他给诗班上课时不在状态。下课后他要离开时,一位姊妹叫住了他,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王老师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说女儿目前就在教堂附近的医院住院。得知有这个情况,这位姊妹赶紧把已经陆续离开的诗班成员给叫了回来,大家立即在教堂跪着为他的女儿祷告。这个场景深深震撼了王老师,因为在他看来,“跪”是一个很大的礼。祷告结束后,大家又当即决定,跟王老师去医院探访他的女儿。在探访的现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送上了慰问金。爱心的行动还没结束,一位姊妹又送给王老师一种药,说用这种药他女儿两三天就能出院。他带着信心给女儿用了,结果真的两三天后就痊愈了,这个结果令医生都惊奇不已。后来他才得知,那是一种冬虫夏草粉,一瓶要一千多元。
在诗班成员平时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中,王老师的心逐渐地敞开了,他对教会有了更多的好感。有一天,他突然有很强烈的感动想要读圣经,圣经翻开后就停不下来了,他的心深深地被神的话语所吸引。就这样,他开始参加教会的聚会,并且接受了洗礼。说到这里,王老师笑着说道,从此以后他不再是拿工资来教课的老师,而是成为了教会的义工,后来更是走上了全职服侍的道路。
无独有偶,跟王老师的经历类似,浙江一位原本跟信仰不沾边的青年弟兄也是因为基督徒的爱心而走进了信仰。给他爱的是他的传道人。这位弟兄博览群书,有着较高的学识,学问远在他的传道人之上。当他处在慕道友的阶段,每当传道人讲完道,他总能提出令传道人头疼的问题;那时,对于教会的活动他也不感兴趣,只是断断续续地参加着。直到有一天,他得知传道人竟然为了他的信仰成长而流泪祷告,从此他改变了信仰的姿态,还走上了全职服侍主的道路。回看自己的信仰经历,他感慨地说道:“流泪祷告(爱)是很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