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总是悄然而至,不急不缓,如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落入枝头,铺满田野,浸润河岸。曾经被寒霜与雪花紧紧封住的大地,在春风的轻拂下,也开始渐渐苏醒。前院的小花坛里,种下的花草,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正盛开着,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参约12:24)每当我读到这段经文,脑海中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老家院子里、田地中那些曾经枯萎、凋零的植物。它们的根和种子在寒冷的冬季被埋藏在土壤里,看似一片死寂,仿佛与生命无关。但在不知不觉中,它们在黑暗和沉寂中经历了隐秘的孕育,春天一到,它们便悄然复苏,重新绽放。生命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蜕变,进入了新一轮的成长。
站在田野中,春风拂过领口,带来泥土的气息。我的思绪不禁飘向那些在地下悄然发生变化的事物,想到人类的本质。圣经提醒我们,我们的身体来自尘土,最终也将归于尘土。科学告诉我们,脚下的大地中所含的元素和矿物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成分。我们的生命,犹如这些花草般,在土壤的滋养中悄然生长,依托大地的力量而复兴。
一、生命花园的耕耘法则
真正的园丁都知道,土壤深层的养分比阳光更能影响植物的生死。先知以西结在枯骨遍满的平原看见的异象,正是圣灵气息与骸骨重组同步进行的奇迹(参结37:1-14)。我们的灵修生活若只停留于主日礼拜的“光合作用”,却忽略了每日深耕圣经的根须,再充沛的恩典春雨也难润泽板结的心田。就像耶路撒冷城外的葡萄园,需要农夫年复一年地凿石垒墙、修剪枝子,对付生命中的顽石与芜杂,远比等待气候变迁更决定收成。
二、风雨后,春意盎然
那一夜,耶稣让门徒经历狂风暴雨,以此增强他们的信心。他们要渡过的湖面本是熟悉的水域,多少个夜晚,他们驾船捕鱼,风浪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然而,这次不同。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而来,在海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连这些老练的渔夫都束手无策,恐惧笼罩着他们的心。风雨无情地拍打着船身,而令人惊讶的是,耶稣却在船尾沉沉睡去,似乎对外界的风暴毫不在意。惊慌失措的门徒终于忍不住叫醒了他,焦急地质问:“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他们的心被恐惧填满,似乎忘了这位与他们同船同行的主究竟是谁。
耶稣醒来,面对怒吼的风浪,他只用一句话便让风止住,海也平静了。接着,他转身问门徒:“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直到这一刻,门徒才后知后觉,开始彼此惊问:“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参可4:38-41)
如果那夜湖面风平浪静,他们或许永远不会问出这个问题,更不会亲眼见证耶稣的权能。
三、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到。人生如同四季流转,春天会按时降临,但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它究竟在哪一天破土而出。同样,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醒着我们,今天才是我们真正能把握的时刻。
我们也无法改变前一秒钟和昨天已逝去的历史。冬日的凋零已成过往,落叶不会重回枝头,时间亦不会为任何人停驻。无论过去承载着怎样的遗憾或荣耀,它都已化作尘埃,留存在记忆之中。我们能做的,不是沉溺于昨日的叹息,也不是忧虑不可知的明天,而是尽心竭力地活在当下,把握每一个今天,让生命如春天般焕发生机。
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原料。浪费时间,是最奢侈、最昂贵的支出,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时间更是神所赐的恩典,是我们得以回应祂召唤的机会。
正如《以弗所书》5章16节所言:“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春天不会等待迟疑的人,信仰的旅途亦然。今天,就是与神相遇的时刻;今天,就是在恩典中扎根成长的机会。在这场与春天的约会中,让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负生命的美好托付。
四、那年冬天的沉重和叩问
去年冬天的某个主日,我终于劝动不信主的母亲和我一起去教会参加礼拜。那天的风很冷,裹着冰渣一样的锋利,让人不自觉地缩起脖子。我和母亲走在街上,她的步子比平时慢了很多,仿佛每走一步,都在心里反复权衡、犹豫。
教会的大门已经在前方了。我伸手推开门,暖融融的灯光和歌声一下子涌了出来,驱散了身后的寒意。
礼拜开始后,母亲坐在我旁边,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神色有些拘谨。牧者在讲台上缓缓地讲述,声音温和而有力:“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参约11:25)
我悄悄看向母亲。她的眉头微微蹙起,眼中似乎有什么思绪在流转。我知道她听进去了,也知道她的心还在拉扯。
那一刻,我心头一紧。这种害怕,我并不陌生。它曾刻在我外祖父弥留之际的脸上,曾藏在我母亲深夜未眠的叹息里,也曾在我自己无数个夜晚的思索里浮现——如果人生终点只有黑暗,那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死亡之后一无所有,那人这一生,努力、痛苦、爱、希望,究竟为了什么?
讲道结束后,诗歌响起。我听到身旁传来极轻的叹息声,回头看见母亲的眼角泛着微光。她没有哭,但那种情绪分明是在与什么抗争。回家的路上,风依旧冷冽,街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母亲忽然开口:“如果信了,就真的不害怕了吗?”我怔了一下,随即点头:“是的。”
她低下头,轻声道:“我害怕痛苦,害怕离开……但最害怕的,是不知道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望着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恐惧是最自然的反应,但如果有办法真正地不再害怕呢?你愿意听吗?”
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渴望:“我愿意。”
如今回想,那时的她大概不会知道,这简单的问与答,在天上激起了怎样的欢呼。如果不是圣灵的带领,没有人能真正地叩问,也没有人能真正地回答。
于是,那天到家后,我们一起翻开圣经,看到上帝最初创造世界时的美好,也看到人的悖逆如何让死亡进入世界。我们读到“神将永生安放在世人心里”,却也看到人如何在罪的捆绑下不断挣扎。死亡之所以可怕,不只是因为它带走了生命,而是因为它暴露了人内心的空缺——我们渴望永恒,却不得不面对有限;我们向往光明,却被黑暗吞噬。
母亲看得很专注,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我不知道她是否真正明白了这一切,但我知道,那天,我们的心灵已经跨越了一道门槛。
窗外,冬日的寒意依旧。可我隐隐觉得,春天已经在悄悄靠近了。
亲爱的主,感谢您使大地回春,也使我们的生命因您而更新。我的心曾经荒凉如冬日,但因您的大爱,基督耶稣为我舍命在十字架上,担当我的罪,流出宝血,使我得洁净。我愿以真诚的心迎接这份恩典,让耶稣基督成为我生命的救主。
感谢您藉着耶稣的复活,使我得着新的生命,如同春天降临,使枯萎的枝条重新萌芽,叫我有活泼的盼望、真实的信心和真挚的爱心。求主帮助我带着敬畏的心来亲近您,在信仰的春天里成长茁壮,使我的生命充满信、望、爱,成为您荣耀的见证。
求主垂听我的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