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面对服侍中的无力感?

作者: 苏冉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1 17:07:41
分享与播放

在教会服侍中,我们常常期待付出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果效,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这种落差,很容易让人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一、服侍中的无力感从何而来?

A说,前段时间她们小组外出学习了一套新的课程,并邀请了一百多人参与。然而,课程结束后,竟没有留下一个人愿意继续学习,那一刻,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挫败。B则提到,自己每天面对行政事务繁杂,以及刚具规模的事工,却因不断变化的信徒群体经常处在不断调整的阶段,果效难以衡量,长期下来,难免情绪低落。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信徒的时间、精力被各种事务占据,教会的服侍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若无力感得不到正确疏导,就可能成为同工们的重担,甚至影响事工的持续发展。

二、如何看待服侍的果效?

面对服侍中的无力感,在G市牧会多年的吴牧师认为,压力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调整心态。

他以自己教会的慕道班为例:最初,同工们设计了系统性的滚动课程,希望参与者能稳定跟进,最终进入洗礼班。然而,现实是许多信徒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每周参加,导致课程效果大打折扣。

“城市教会的信徒流动是普遍现象,”吴牧师说,我们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要求所有人。 于是,他们调整策略,建立线上学习群、提供补课方式,尽可能适应信徒的实际需求。他强调,服侍的价值未必能立即显现。他以“教会历史整理”为例:当下同工可能不以为然,甚至不愿整理,但若干年后,这些资料或许会成为触动他人生命的关键。

“我们容易用预期的结果来衡量服侍的价值,但神的工作往往超越我们的时间表。”他说,“只要确认所做的事是合神心意的,就尽上自己的本分,结果交托给神。”

三、如何避免被无力感压垮?

服侍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环境,也来自牧者自身的心理状态。牧会近三十年的陈牧师指出,牧者的心灵健康直接影响教会的整体健康。她认为,牧者需要学会“四个平衡”:

服侍的平衡:不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培养同工团队;家庭的平衡:服侍再忙,也要留出时间给家人,避免家庭关系疏远;心灵的平衡:定期退修、默想,保持与神的亲密关系;期望的平衡:不苛求立竿见影的果效,相信神在暗中工作。

陈牧师认为,许多牧者的疲惫,不是因为事工太多,而是因为忘记了“与神同行”才是服侍的核心。“当我们先亲近神,许多问题自然会找到出路。”

四、从无力感到信心的跨越

服侍中的无力感,或许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调整期待——不把人数、成果当作唯一衡量标准,而是看重生命成长的细微变化;专注过程——享受服侍本身,而非只关注结果;交托给神——承认自己的有限,相信神会按祂的时间和方式成就祂的工。

正如哥林多前书15章58节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