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免的度量:从十架看向深渊的我们

作者: 林秉强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27 14:31:17
分享与播放

电话那头她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去论断人,就是想不通他为什么这么逼迫一个家庭。我该如何饶恕他?为什么他的信仰......”她的声音在哽咽中断续,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每一粒都承载着难以言说的痛楚。是的,她不理解、生气、愤怒,都是有迹可循的——谁能与她感同身受?在这样的伤痛中,还能告诉她需要原谅吗?我沉默片刻,仿佛听见多年前自己心碎的声音在回响。“我理解,”最终我轻声说,“你的痛苦是真实的,你的困惑也是真实的。但也许,我们需要先放下‘要不要原谅’的重担,而是一同来寻求一个更深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原谅?”

你说,那棵向着断崖倾斜的树,它的弯曲,究竟是无奈的屈服,还是生存的智慧?我们谈论原谅,常以为那是一种向外施与的恩典,一种居高临下的慷慨。然而,在信仰的光照下,真正的原谅,却始于一次向内的、深不见底的凝视——凝视我们自身在神面前的深渊。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座无形的法庭里。他人是被告,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法官,手握法槌,随时准备宣判他们的过失。我们愤怒,因为他们的粗心践踏了我们的花园;我们怨恨,因为他们的背叛击碎了我们的信任。这审判的姿态,让我们获得一种暂时的、坚硬的正义感。

直到我们来到加略山下,仰望那具十字架。

十字架是一面绝对公正的镜子,它照出的,首先不是他人的过犯,而是我们自己法官袍下隐藏的镣铐。经上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参罗3:23)我们发现自己并非坐在审判席上,而是与所有被告一同,站在被告席上。那钉痕的手,指向的不仅是罗马兵丁和犹太群众,也指向你我心中每一次的刚硬、悖逆与自义。

这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自己的“罪性”。那并非某个具体的过错清单,而是一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与神隔绝的堕落本性。是那个为了自保而脱口而出的谎言,是那次出于嫉妒的沉默,是那份深藏心底、不愿承认的骄傲。我们看到自己渴望被神无限宽容,却对身边之人吝啬于丝毫的谅解。这份对自身全然败坏的洞察,并非为了将我们打入绝望,而是为了将我们引向唯一的救恩——那在基督里白白的恩典。“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神的赦免,先行临到,不是因为我们配得,恰恰是因为我们不配。这份颠覆性的恩典,击碎了我们内心一切自以为义的基石。

于是,我们获得了信仰里最珍贵的“比例感”。当你被这无条件的爱深深触摸,深知自己这蒙恩的罪人,曾被何等巨大的代价赎回,你便很难再将他人的过失视为不可饶恕的、独独针对你的滔天罪恶。主耶稣的比喻何其深刻:“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35)我们被免去的是一千万两银子的天文数字,如今,我们岂能揪着那欠我们十两银子的人不放?这便是救恩带来的内在革命。它宽恕的不是某个具体行为,而是将行为背后那可怜又可悲的灵魂,带到十架宝血的光中。当你真正被这份赦免的爱所充满,你内心的法庭便悄然解散。法官退席,因为真正的法官已经说:“父啊,赦免他们!”

原谅,便在这一刻从神圣的泉源涌流而出。它不再是一个靠意志咬牙完成的德行,不再是“我原谅你”的施舍姿态。它变成了一种基于共同蒙恩地位的、自然而然的生命流露——是圣灵结出的果子。你终于明白,原谅他人,不过是将那已经将自己淹没的神圣赦免,从一个破了的器皿中,自然地流淌出去。所以,当你再次感到难以原谅时,请不要急于望向那个伤害你的人。请先转身,走上各各他之路,仰望十字架。在那里,度量基督为你所倾尽的宝血,确认天父给予你这不配之人的赦免是何等长阔高深。

其实你原谅他人的边界,从未超出你对自身罪性的认识深度,以及对那在基督里、临到你的终极救恩的领受程度。我们所能给予世界的每一丝宽恕,都只是那永恒赦免的一道微光反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