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奥运开幕式:永恒的《火战车》 虔诚信仰折服奥林匹克

现代奥林匹克与信仰的天然契合,始于利迪尔,始于火战车。

“为什么在运动员和基督徒之间就无法有神圣的关联,事实上,这种神圣的关联可对抗二者共同的敌人,可抵御一些不良的品德,诸如:不节制、怠惰、游手好闲、柔弱、放纵肉欲、尖刻的嘲讽主义,以及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违逆自然及不道德的因素。”苏格兰史达灵郡伦敦中学20世纪初期的校长阿尔门德在自己的讲章里这样写道。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段话中的观点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因为当你翻开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名录,你会找到很多信仰与上帝的影子,他们的身影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神圣的活力。

但你也应该知道,谁是开拓这一切的先驱者。

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李爱锐(1902—1945),出生于中国天津。1907年,利迪尔5岁时,随父母休假回国,随后就读于文章开头提到的伦敦中学。在伦敦中学就读的学生几乎都是传教士的孩子,都在具有基督信仰的家庭中长大。利迪尔在学校时,他在橄榄球和短跑方面的天赋就已经显露无遗,而他的信仰也足够坚定敬虔:他谨守星期天为礼拜日,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也正因为他无可更改的礼拜日,很快便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1924年,第八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利迪尔代表英国参加田径比赛。他报名的100米比赛被安排在7月6日举行,那是个星期天。作为英国夺取百米金牌呼声最高的人选,在英国王室成员的劝说和 “叛国”的指责声中,利迪尔在赛程表一经排出就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放弃比赛的决定。“一切都显得非常平静,”当时和他一起参赛的尼尔•坎帕贝尔说,“利迪尔不喜欢夸夸其谈,他只说,‘我不在星期天参赛’。”

当事态陷入僵局,另一位英国运动员林赛爵士将自己7月11日400米的参赛资格转让给了利迪尔。利迪尔欣然接受,在最短的时间内刻苦训练,虽然这是他并不擅长的中长距离。比赛当天,利迪尔的表现令全世界震惊:他不仅夺得400米的冠军,还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该纪录直到1959年才被打破)。当时,他年仅22岁。80年代,英国人以此为剧本拍摄了影片《火战车》,之后囊括了奥斯卡四项大奖。

在夺取金牌之后,利迪尔在英国如日中天。当时的他也拿到了爱丁堡大学的化学学位,成为英国不少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然而,他却婉拒了所有邀请,几乎放弃了运动生涯,怀揣着对中国的眷恋在1925年的夏天回到了天津,在英国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新学中学(现天津17中)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有记者问他,真的很高兴将生命奉献在现在的事业上吗?你难道不留恋那闪烁的镁光灯、蜂拥的人潮、激动的观众、大声的欢呼、珍贵的庆功酒吗?他回答道:当然,有时人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一切,但我更喜欢我在中国所从事的工作,因为这方面的价值远超过你所说的一切。你知道,这份荣耀是一个永不朽坏的冠冕。

1942年3月,日本占领天津,利迪尔被关进了集中营。集中营的生活极端艰苦,但利迪尔还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化学。没有教材,利迪尔就凭自己的记忆编写化学教材。他永远是一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即便是在集中营里:孩子们觉得他不仅是位优秀的老师,还是慈祥的长辈;和他年龄相仿的也对他敬重有加,那样的良师益友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着实罕见。

1945年2月初,备受折磨的利迪尔在集中营中因患脑瘤不幸辞世,年仅43岁。狱友们在他的坟前竖起一支简单的十字架,由于找不到油漆,他们就用黑鞋油在十字架上写下了利迪尔的名字。

他以一颗善心,在自己的运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来到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无神论的朋友们为利迪尔超然的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而信仰基督的人们也对他饱含敬意,称他为主奉献了一生。

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人们的谈话中都呈现出怀旧的词汇。就像美国《体育画报》专栏作家亚里克斯•伍尔夫在最近的一篇纪念利迪尔的文章里说的:如果你是英国人,你永远不用烦恼,因为你拥有永恒的战车。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