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堂门口乞讨人员调查(一)求神难,求人易?

近日,记者在上海走访不少教堂发现,几乎每一个教堂门口都有一些乞讨者在向出入教堂的信徒们发出求助信息,有的教堂门口多达七八个乞讨者。为此记者联系其他一些地方教堂得知,在教堂外乞讨竟然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和教堂内信徒们的祈祷几乎成为一个显明的对比。

如今的基督教堂,大多是开放式的教堂,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走入教堂内亲自去敬拜、去经历上帝丰盛的恩典。那么为何这些行乞人员却没有选择进入教堂内自己亲自祈求神的怜悯和恩惠?反倒止步在教堂门口去求助于人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觉得求神比求人难?

在上海,记者委托一位朋友留意这类乞讨者出现在教堂门口的时间,通常在教堂举行活动期间,比如主日崇拜、周间各项团契活动等,这些乞讨者就会聚集到教堂就近,等待出入教堂的信徒们,指望能得从信徒那里得到一些救助,而通常给予这些人救助的大多是一些年老的基督徒。

记者有一段时间在北京崇文门教堂参加崇拜活动时,就经常看到有一位全身瘫痪的乞讨者也不知是怎样来到教堂门口,在那里等待信徒们施舍,这个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些信徒走过时动了恻隐之心,给予食物或一些零钱。

而在北京缸瓦市教堂门口的一位乞讨者也曾引起记者的关注,这位乞讨者的“创意”在于他借助一台圣经播放器来向信徒们请求施舍。当信徒走过他身边时,都会听到从他那里传出来的圣经话语,有时候是圣经朗读,有时候是一些牧者的讲道录音等等,这种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乞讨者亦能触动信徒们的慈悲心,从而给予他救助,笔者有一次经过他身边时亦曾因此心受感动而停下脚步要与他交谈一番,奈何语言不通只得施与他物而作罢。

而在上海各教堂门口的乞讨者,记者目前虽然留意到各教堂门口亦有不少乞讨者,但尚未深入具体调查,故而不便说明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只是站在基督教媒体事工的角度,本着“鼓励慈善”这一使命,对于社会上这类弱势群体理当给予关注并代为呼吁。

当信徒们在教堂内祈祷一颗慈悲怜悯的心时,教堂外的这些乞讨者或许就是验证你我信心之果效。虽然也有不少信徒认为这些人仅仅给钱的话,并不能拯救他们,使他们生命发生根本的更新,然而当我们因为担心这些人把乞讨当为一种“职业”而拒绝给予救助时,福音或许就被人为地打上了条件性的烙印——这些人当中的确有些人是在利用信徒的爱心行欺诈之举。

记者在参加吴泾福音堂的一次祷告会时,教堂内的长老便告之曾遭遇到过诈骗份子冒充困难人员行骗的情况。为此分辨的智慧总是需要,只是就算如此,我们每一次的善举只要发乎内心真实,那是必定带有果效的。“如果不能造就到别人,至少也会造就我们自己,所以你我每一次的善举总不会落空。”国际礼拜堂的一位牧者在一次证道中曾如此说。

基督信仰诚然改变的是内面世界,只是总有一些自以为有道理的理由,让我们无视甚至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爱的真理面前,不知教堂内的祈祷与教堂外的乞讨,在上帝眼里又是怎样一番境况?“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节)。”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在未跟随耶稣之前是一名抢夺他人所有的税吏马太如此说。

不过也有虔诚的乞讨者令人动容,网友“ 吞”就曾在豆瓣网上发帖诉说了自己的一次感动,“吞”细腻地说:“我们教会外面乞讨的那个小伙子也是基督徒。每次都看到他参加礼拜。还是多虔诚的。他的一条腿没有了,是一根假的木头做的腿。每次要跪下来的时候,他都拖着那条木头腿跪下来。真的很感人。所以每次我遇到他都要给他钱。”

钱改变不了一个人,施舍也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我们可以给予需要的人一次应急的饭菜,只是每一个人的一生最终靠的是主的恩惠与自己双手的劳作。“真正叫一个瘸腿的人站立行走,除了奉基督之名,还需要‘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徒3:7节),基督的道在宣讲中总要带着行动的作为。”有一位具有医治恩赐的牧师曾如此说。 

至于各教会如何应对这些教堂外的乞讨者,记者之后将会展开具体调查,同时也欢迎各教会牧者与信徒对这一话题给予关注,并一同探讨解决良策。毕竟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是上帝的“弃民”!后续报道,敬请关注。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