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训生平介绍
2012年11月22日上午11点,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名誉院长丁光训安息主怀,享年98岁。
丁光训(1915年9月20日——2012年11月22日),前中华圣公会浙江区主教,历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三至五届主席(1980年-1997年)、第六至七届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至三届会长、第四至五届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名誉院长,第七至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丁光训祖籍浙江定海(今属舟山),1915年9月20日出生于上海,外祖父是圣公会牧师。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基督教青年会任职。1942年获圣约翰大学神学学士学位,按立为圣公会会吏,担任基督教青年会学生部干事,并与郭秀梅(1995年去世)结婚。1946年,丁光训夫妇移居加拿大,从1946年到1947年担任加拿大基督教学生运动干事。随后他前往美国纽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1948年获得两校的文学和神学硕士学位,从1948年到1951年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担任干事。
1951年底,丁光训夫妇和儿子一同回到中国大陆(次子1952年出生),参加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丁光训回国后,先在上海广学会担任总干事。1953年起,担任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1954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丁光训被选为常务委员。1955年与王神荫牧师一起,被英国圣公会分别祝圣为中华圣公会浙江教区主教和山东教区主教。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失去了职位,只保留了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的职务(该院已经停办,直至1981年復校);但在1970年代又回到了重要岗位。1980年,丁光训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虽然圣公会组织在中国已不再存在,但丁光训仍然保留了他的主教头衔。1985年发起成立爱德基金会并任董事长。1997年初改任基督教全国“两会”名誉主席、会长。
神学思想
1993年以后,丁光训不断批评基督教内占主导地位但“保守落后”的神学思想,主张建设一种“积极、开放、包容、能动”的神学思想,提出淡化“因信称义”的教义和“信者与不信者”的对立,倡导“伦理型、服务型和理性”的新神学思想,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以往来华传教士所传“因信称义”的神学致使人注重“称义”的部分,以律法为进入信仰的门槛,是信徒与非信徒、得救与非得救、上天堂与下地狱,对立于鸿沟的两端。
丁光训主教大力提倡“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如在20世纪末他曾倡导淡化“因信称义”,多强调“上帝是爱”的信息。因为丁主教认为在中国的国情与处境中,多谈上帝的爱,使在苦难之下的国民能了解上帝普及且无私的爱,并在人与人之间的爱,在落实于中国伦理思想中推己及人、爱邻舍及仇敌的道德理念,使福音更切合经历苦难的中国。
“宇宙的基督”是丁光训所倡导的“基督论”,它是根据对于上帝的爱的了解,并连于基督与上帝所创造世界的美善的了解而来。“宇宙的基督”的神学是为了配合当前中国的文化与经验,包括社会所追求的自由与社会公义,并且基督所彰显的并不只是对个人的救赎,更是重新肯定上帝爱所创造的宇宙。并且,基督的拯救是伸展至整个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也包括建立中的新中国,而这意义有二:一、基督的主宰、关怀和爱护普及整个宇宙;二、基督普及到整个宇宙主宰以爱为其本质。
“神学思想建设”是从“和好”的概念出发的神学理念,是“三自爱国运动”的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