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四川攀枝花市的发展——福音最早于1908年传入
基督教传入攀枝花较晚。最早发现基督教是在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盐边有福音传播,但无发展。
1935年4月,会理英国基督教外国传教士绕道米易普威至西昌,途径土司所属衣比友麻柳坪地方时,所带衣物被彝民抢劫。国民党地方政府官员们即饬令吉土司家出面赔礼道歉。至此,普威彝民才开始接触基督教,并有一些粗略了解。
1940年,有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在小黑箐彝民村办小学一所,共收学生32人,但没有一、二、三年级和幼稚班。一九四三年又派医疗队到普济州,小黑箐等地活动。
1949年初,普济州第35代吉姓土司吉绍虞从西昌教会请来英籍牧师乔济普到普济州(今普威乡)设堂传教,吉少虞及其妻、婶等14人入教。基督教开始在攀枝花发展。乔济普夫妇还在普济州开设西医教会诊所,这是米易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医院。
1950年,攀枝花解放。
1951年,乔济普出境。吉绍虞又从西昌请来牧师桑明书(中国人)继续传教并合办医院,当年发展教徒26人。一九五二年,教会医院业务萧条,人民政府接收了诊所改名为普威卫生所,桑明书返回西昌罗家场,教会停止活动。
1963年,吉绍虞之侄女吉会馨调红格合作商店,仁和区开始有基督教徒。“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成了“横扫”的对象,“破四旧”的目标,宗教活动转入地下。1970年,吉会馨秘密传教给红格供销社职工林荣惠。1976年,林荣惠调新久供销社工作。这期间,基督教没有多大发展。
70年代末,由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需要,大批建设者的家属迁入攀枝花,其中有少数家属信奉基督教,但均未公开身份,故无法统计。他们主要分布在攀矿三公司和矿务局小宝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基督教开始在仁和区新久乡、仁和镇等地传播,但发展数量不大。
1985年,吉会馨退休后迁家至仁和,在仁和镇发展信徒12人。
1987年3月26日,在仁和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基督教新火聚会点”在新久乡文化站正式成立。这是我市第一个由政府批准建立的合法聚会点。此时,新久乡的基督徒已达16人,聚会点由吉会馨、林荣惠二人负责。
1990年初,市政府宗教局初步统计,攀矿三公司职工、家属中信基督教的群众已达60余人,为了便于管理,决定在攀矿建立一个聚会点。1990年11月,聚会点在攀矿三公司成立,并同时成立了聚会点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林荣惠、王雅琴、苏秀洪、高翠娣四人组成。这是我市由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二个基督教聚会点。
1992年底,市政府宗教局对全市信教群众作了一次调查统计。全市已有基督教信徒1780人。主要分布在攀矿、小宝鼎、五十四公里、仁和镇、盐边县红坭乡、米易县攀莲镇等地。仅市内江南片区信教群众就达200多人。市政府决定修建江南基督教堂,为攀枝花市第一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