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广东协和神学院举办“做慈善公益、为基督发光”专题研讨会

9月22日上午,为纪念复办30周年,广东协和神学院举办了“做慈善公益、为基督发光”专题研讨会,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主席蔡博生牧师、协和堂主任黄招萍牧师和福幼基金会广州公益项目统筹主任孙山亦博士围绕教会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分别发言。

蔡博生牧师表示,基督教的核心是爱,教会是社会的一个部分,社会服务是教会内部关系向社会的延伸,其所产生出来的果效也是爱的结果。教会在服务社会的时候,建立了爱的关系,这体现了基督赋予教会爱的精神。随着影响力不断增强,其自身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教会自身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深圳教会在2014年8月纪念恢复礼拜三十周年的时候,成立了深圳市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将三十个已经登记的堂点变成了三十个社会服务站;2015年,广东省基督教协会成立了慈善基金,这都是广东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体现。

他还提到了2015年10月20日于南京举办的首届两岸宗教公益论坛,当时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介绍,教会的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不仅涉及到养老、捐资助学等方面,还延伸到灾害救助、扶贫、助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截至去年10月,中国教会已投入了3亿5千多万,使受益者达到68万之多。教会还积极响应国家宗教局的号召,开展“宗教慈善周”的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基督教界的力量。

“教会作为一个爱的、有生命力的团契、其目的和功能不是让教会自娱自乐,而是要把基督爱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社会的光和盐,”蔡牧师说。

黄招萍牧师则介绍了协和堂参与社会关怀的经历,她分享,连续九年来,该堂到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瑶胞们开展义诊,施医赠药;同工和义工关爱空巢老人,支持广州路加颐养院工作,还关心残障人士,如开展聋哑人团契,到智灵学校探访;设立心理辅导热线,8年来辅导人数达1万8千人,还帮助儿童脱离网瘾,回归正常的学生生活。协和堂也开展了婚姻家庭教育事工和基督徒工商团契事工,以帮助家庭的方式来促进社会和谐,以工商团契的形式鼓励基督徒商人为经济社会做贡献,使教会能够与当今社会相适应。

黄牧师分享,有的基督徒坚持公司一本账,不漏税;有的基督徒是做饮食业的,不用地沟油等有害人的东西,诚信经营,深得好评。他们很自觉地将信仰融入工作,在工作中落实基督教的伦理原则。

孙山亦博士以《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下的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题,首先谈到了基督教中国化问题,她认为,基督教社会服务与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体化关系。近两个世纪前,许多传教士到中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留下了很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护士训练班、口腔医学系;中国最早的西式学校、女子学校、科技学校;中国最早的留学生、现代大学;中国最早的盲人学校、中文盲字系统;中国最早的聋哑学校、手语字母表;中国最早的疯人院、麻风病院、反缠足组织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宗教政策落实,基督教社会服务在中国开启复兴历程。自1980年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陆续在各地恢复活动。1985年,爱德基金会成立;2003年,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成立,各地教会也先后成立社会服务机构和慈善公益组织,社会服务开始走上专业化和品牌建设的发展道路。

如今,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事工遍及助学与儿童关怀、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发展、社会福利、灾害救助、能力建设、教会事工等诸多领域。

孙博士认为,当下,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需要提升能力水平,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重新与专业社会工作紧密联结,以最大化地实现基督教中国化。教会可借鉴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与专业社会工作在项目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与专业组织和机构交流、社会影响力的释放和联合办学、作育人才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国家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国家鼓励宗教界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政策的背景下,需要加强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回应时代需要。在推动基督教社会服务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行动,联结社会资源;一方面是为信仰做见证,一方面是谦卑向专业机构学习,不断交流提升自身,”孙博士分享。

她认为,广东协和神学院作为省内教会的重要教育培训平台,在推动基督教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可大有作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