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河北沧州博施医院创始人英国医生路博施(罗伯茨)纪实
2005年,为筹建医院院史馆向社会公开收集历史文物资料,我们在医院自己的院报《沧州健康卫士》上连续刊登寻找医院历史文物资料线索的启事,有知情人提供了1902年当时被称为“英国耶稣教沧州施医院”重建的纪念碑文拓片,得知医院最早始建于1898年(清光绪24年),是一个英国基督教医生路博施(译音)的家人捐资修建,由英国医生潘尔德(译音)和英国基督教牧师牧大卫(译音)负责建设,碑文中记载“溯查医院之设,始于光绪已亥告成,由路君博施氏全家倡捐巨资创此善举”。路博施“英国满撤斯德人”,家族在当地很有名望,父亲是个当地官员,路博施在家兄弟中最小,长大后进入“哀典伯大医院课习年满”1887年“奉伦敦会延请来华,初邸从直朝阳,甫三月即莅天津”,接任病逝的天津基督教伦敦会施医院(现在的天津肿瘤医院前身)院长马根济(译音),担任院长“诊治甚勤切,愿济众博施,安怀备至”。任职期间曾经到沧州以及盐山义诊看病,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乡风朴厚,医方验正,尤恐施药难周,不时推诚捐助”1894年病逝于天津,时年三十二岁,“1900年燹乱沧州医院同遭焚毁,复蒙路氏全族仁慈援助,捐金汇寄前来以成夙志”。立碑者为“英国耶稣教牧士牧大卫、医士潘尔德监修”。同时查到1933年《沧县志》中关于沧州宗教基督教篇记载:“清光绪22年,英国教士牧大卫,医士路博施,潘尔德相继来沧,传教医病,二年后,购置南关口汉南地40余亩,建筑教堂医院,房屋数十间,州人士嘉其善举,公赠以乐善园匾额,并跋志缘,于后自是益加扩充地基增至70余亩,加筑房屋至数百间,又于城内李家花园购置旧宅一所,改筑为传道医病之分处……”
2006年在我计划写作《一代名医雷爱光》开始走访收集资料时,在医院档案室发现了英国牧师牧大卫的纪念碑文缩影件,了解了牧大卫协助创建医院、重建医院、管理医院的过程,1911年左右因病重回到英国,后来又在沧州地方志办公室发现了1933年编印的《沧州志》中找到“英医士潘尔德纪念碑文”:医生潘尔德,“祖贯英吉利人,生于斐洲戛斯戛岛,十八岁回祖国,卒业于苏格兰城厄丁布尔大医学堂”。1896年来中国,开始在衡水地区的枣强县萧张镇,因为地缘偏僻而来到沧州,“创设医院。君为人慈祥谦逊,虽在微贱厮役无或惰慢,以故州境数百里,凡抱沉屙疾屙者,咸来就诊,岁以千余计”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沧州官员的保护下回国,并感谢沧州人民的保护并告知英国联军不要对沧州使用武力“次年,乱既定,君复来沧”,积极筹款重修医院,因管理医院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竟至不起,岁丙午年(公元1906年)甫,三十有三”。从以上三个纪念碑中进一步了解到医院建设初期的的情况,又从其它资料中得知,1924年“英国耶稣教沧州施医院”为纪念路博施改称为“沧州博施医院”。
据老博施医院职工回忆,抗日战争期间曾有英国人郭瑞明(译音)担任过医院院长,直到1949年中国人雷爱光从天津马大夫医院来接替回国的英国院长梅介夫(译音)担任博施医院院长,1952年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为“沧县专区人民博施医院”,1956年和1948年人民政府新建立的“沧县专区人民医院”合并成为沧县专区人民医院,1958年迁入现在的沧州市中心医院新址,原址由当时的沧县县委和专区人民医院协商交给当时的沧县医院使用,医院旧址折价九万元归沧县专区人民医院使用,直到1978年沧县医院迁入现在的新址,原址交当时的沧州行署使用。
2009年为纪念我院建立111周年,寻找核实有关医院历史资料,陈长青副院长带领我们到天津肿瘤医院参观走访,看到《天津肿瘤医院院志》中详细记载了,从1861年天津建立医院起到解放前历届英国院长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看到马根济(英文名字John Kenneth Mackenzie)。中文译音为约翰.肯尼思.麦肯齐,1879-1888年任院长,1888年病逝。接任马根济院长职务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英文名字Fredrich Charle Roberts),中文译为弗雷德力克.克里得.罗伯茨,1888-1894年任院长,1894年病逝,我发现路博施的发音和罗伯茨发音相似,接任院长时间以及病逝时间和沧州发现的纪念碑文中记载时间相同,我一阵惊喜,认定罗伯特就是路博施,而且还发现抗日战争期间在沧州博施医院担任过院长的郭瑞明,也在此担任过院长,1939-1941年(英文名字为Kei I Graham),确定了沧州博施医院是当时天津马大夫纪念医院的分支,同属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经常由天津马大夫纪念医院派人到沧州担任院长并供应医疗器械物资,在天津走访了解期间还得到天津肿瘤医院退休老职工曹忠一收藏的许多珍贵老照片,并带领我们实地察看了马大夫纪念医院旧址,现在的天津口腔医院,天津一行无论是为寻找沧州医院的历史脉络还是写作《一代名医雷爱光》都起到很大的帮助。
2010年,《一代名医雷爱光》出版,本书以详实的资料配以纪实照片,真实记录了雷爱光伟大的一生,特别是对沧州医疗事业的贡献,雷爱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沧州老百姓的信赖和爱戴,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致死,此书发行后受到欢迎,特别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同志喜爱,许多读者怀着激动的心写来读后感或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敬仰,也有的知情人提供信息或对书中的记述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年天津肿瘤医院举行纪念建院150周年庆典,曾邀请我和雷爱光的后人参加,因故未能去天津,但天津肿瘤医院原党委副书记王海生同志,在马大夫纪念医院历史方面颇有研究,曾打电话告诉我《一代名医雷爱光》中的路博施照片有误,2012年夏天,我专程到天津参观了新建成的天津肿瘤医院院史馆,并请教王海生书记,确认书中的路博施照片为马大夫医院1922年时任院长的齐德义(英文名字Edward Joseph Stuckey),但无从寻找路博施的照片,也缺乏路博施的所有资料,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早在2009年,我院筹备纪念建院111周年前,温秀玲院长想到当年路博施医生远渡重洋,为中国老百姓看病最后病逝中国,而且其家人二次捐资修建沧州博施医院,如今沧州市中心医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成为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大型医院,“吃水不忘挖井人”、追根溯源,希望能找到路博施的后人,邀请他们来到医院参观访问,看看现在的医院发展建设,曾通过多种渠道到英国寻找,但由于提供的条件有限,最后没有结果,2012年温院长决定派专人到英国寻找,让院长助理张燕和我专程去英国,我们通过对沧州几个纪念碑文的反复解读,认为路博施“英国满撤斯德人”,应为“英国曼彻斯特人”,长大后进入“哀典伯大医院课习年满”应为“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 路博施的英文名字确定为Fredrich Charle Roberts便于寻找,而潘尔德医生尽管认为是出生现在的马达加斯加岛后来也进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牧大卫牧师出生苏格兰的阿伯丁,但找不到英文名字无法寻找。首先我联系到位于中国上海的中华基督教总会协助查找,得知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现已不存在,于1977年和基督教其它二个派别合并为世界传道会,总部位于伦敦市大彼得街23-23号,我利用互联网分别查找并进入伦敦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曼彻斯特城、英国《卫报》报社等网站,寻找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伦敦大学图书馆终于查到罗伯茨的记录,还意外发现有沧州博施医院从建院到抗日战争前存有每年的年度工作总结,还惊喜的查到曾在路博施病逝后的1895年,由英国人布莱森(译音)夫人写的路博施传记,我们最后决定到英国进一步查找、取得详细资料。
2012年12月2日,我们踏上飞往英国的飞机,在中国留学生的协助下,我们到达伦敦市大彼得街23-24号世界传道会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协助我们寻找路博施的后人通过他们找到路博施传记,英文名字为,《ROBERTS OF TIENTSIN》作者MRS. BRYSON,而且得到珍贵的路博施照片,同时了解到此书1895年第一次出版,2009年再版,2010年第三次出版,说明此书受到广泛的欢迎,我们找到其中的一种买下二个精装本,我们又寻访路博施当年上大学的地方,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因为没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爱丁堡还保留着许多具有古希腊和意大利风格的历史建筑,特备是闻名于世的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我们亲身感受马根济、路博施、潘尔德都曾经学习的地方,最后来到路博施的故乡曼彻斯特城寻访。正值周六日节假日工作休息时间,因我们早定机票急于回国不能等待,委托世界传道会代为邀请路博施后人来中国访问。
回来后我们从《ROBERTS OF TIENTSIN》作者MRS. BRYSON中我们又了解到许多详细的路博施情况,知道路博施的老家在英国威尔士,爷爷在当地也是个著名的外科医生,父亲1881年成为曼彻斯特法官、1885年成为曼彻斯特的议员,路博施1862年出生,先在威尔士上学后到爱丁堡上医学院,1887年毕业后来到中国的辽宁省朝阳市做医生,1888年到天津马大夫医院接任病逝的马根济任院长,在天津周围发生饥饿、洪涝、雪灾时多次下乡义诊、救灾、扶贫、捐助,路博施还邀请妹妹安妮来到天津协助工作,1892年曾通过京杭大运河坐船经过五天的时间到沧州和盐山义诊看病、捐助,1894年因为患流感加重而病逝天津。作者布莱森夫人名为玛丽伊萨贝拉(英文名字Mary Isabella)也随丈夫布莱森或称贝里循(译音)英文名字THOMAS BRYSON来到中国天津,布莱森是个牧师,1936年在天津去世,而布莱森夫人曾写过马大夫传记《JOHN KENNETH MACKENZIE 》、中国的儿童《CHILD LIFE IN CHINESE HOMES》、詹姆斯·吉尔摩的故事《THE STORY OF JAMES GILMOUR》等书,1913年在天津去世,天津曾有他们的纪念牌。
一百余年,薪火相传,博施仁爱,伟业千秋;一十余载,静心修炼,砥砺前行,终成大器。
现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沧州市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河北省区域性医疗中心,国家级爱婴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医院占地面积48305.4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在职职工270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10名。拥有硕士生导师17名,博士生、硕士生近500余名。开放床位2518张,医院内设97个临床医技科室,经省卫生厅批准的沧州市肿瘤诊疗中心、沧州市体检中心、沧州市心脏病治疗中心、沧州市脊柱外科治疗中心、沧州市关节外科治疗中心设在我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眼科、肿瘤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妇科)、20个市级重点学科。心血管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肝肾移植、心脏冠脉搭桥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日臻成熟,成为津南鲁北广受百姓信赖和国内同行认可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医院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10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11项,市级科研成果奖168项,发表论文1758篇。拥有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DiscoveryMRI7503.0T磁共振、1.5T双梯度磁共振成像系统、ECT、OCT、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DR)、等一流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最高殊荣,以及“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等200余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