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关系探索(下)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关系探索(上)

二、搞好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教会是世界的光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耶稣是世界的光,教会自然就是世界的光,因为教会代表基督,是基督的身体。

教会是带领人走出死亡走向永生的一条路、一道光。基督徒也是世界的光,耶稣在这里指的是基督徒的好行为、好榜样说的。基督要求基督徒要做世人的榜样,表现耶稣的形象,是反映上帝圣洁、公义、慈爱的形象。基督教就当负起世界的光的责任,树立自身形象。教会的形象是由基督徒来支撑的。

圣经确定了信主之人的身份:“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1:12-13)。这些人是从神生的、是属神的,是基督用自己的血赎买回来的。他们因信成为神的儿女,拥有永生神的生命。与基督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

教会的本质属性见证

1、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教会要树立自身形象,就必须照圣经要求来表现自身的本质属性。教会是神的家,也是基督徒的家,因为基督徒是神家里的人。因此教会应该成为一个家的样式,弟兄姐妹到教会应该得到家的温暖。要让信徒想家、爱家、想回家。教牧要带头、信徒要附和,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一个教会有了这样的形象时就起到光的作用了。否则就失去了她的价值。人人都懂一个道理:“家和万事兴”!神的家和,教会自然就会“兴”。只有教会复兴,才能见证神、荣耀神、才能传福音。

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耶稣指出了教会在地上的两大见证:基督徒的行为,是世界的光,这光要照在人的面前;二是基督徒之间的彼此相爱。这两个见证是教会复兴、发展的基础。

2、与社会认同建立和谐

感谢神,他把教会带进这个时代,教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一切都在神的安排之中,因为神管理社会,管理教会所面临的环境。这一点就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而论,是确定的。世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美好的。也有很多的挑战,并且是残酷的。教会在历代社会环境里生存、发展起来的,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检验。今天的教会所面对现实的社会也是实实在在的,就必须考虑如何去适应这个环境,如何面对当时的政治,这是必然的事情。

最近全国基督教两会提出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些基督教比较发展、复兴的地方做个比较:

如云南少数民族,傈僳族、拉祜族、景颇族、苗族、彝族等比较集中的地区,基督教首先是融入到这些民族中间,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崇拜、读经、祷告、讲道、唱诗歌等活动,逐渐形成了基督教少数民族化,亦可为少数民族基督化。如禄劝彝族地区村村寨寨教堂随处可见。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少数民族社会的一些传统文化、也被教会采纳,如婚礼、丧葬除了诗班献唱赞美诗歌以外,也采纳了社会的笛子乐队奏民间乐曲;也燃放鞭炮等。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关系和谐,你信教就去参加教会活动,我不信教就去做别的,没有冲突、没有隔阂,是一种普遍性的、正常性的、习惯性的和谐,和良好的风气。滇西方向的少数民族教会是禁止燃放鞭炮,但他们仍然用其他方法与传统文化融合。

更为典型的在云南墨江一个哈尼族教会过圣诞节,前来操办伙食的是那些不信教的群众,做饭、做菜、杀猪宰羊都是他们来做、甚至端菜洗碗都由他们来操办。信徒安安心心过圣诞节,敬拜、赞美、讲道、听道。盖教堂的时候也是不信教群众投工投劳、捐资奉献参与建盖。这些现象在反映信与不信群众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层面。

在云南比较大一点的城市里,圣诞节逐渐成为民间的节日。很多人在过圣诞节。对平安夜尤为重视,虽然他们对圣诞节的意义不是很清楚,但他们很乐意参与。有的基督教人士对社会民间对圣诞节的“狂欢”表示反对。但本人认为,这是基督教文化从中国社会的边沿化向中国文化主流转移或融合的一个良好现象。如何使基督教文化被民众认可?自然基督教亦当认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者是相互联系、彼此尊重才能取得民众的认同。基督教要被中国民众认可,必须建立可以被认可的理由,最起码要能以在人民的心目中不反感。以上提到的墨江某教会有不信教群众参与进来盖教堂为例,正因为他们对基督教产生好感才愿意帮忙的。

3、巩固基督教两大见证

基督教只要注意以上提到的两大见证:内部的素质——彼此相爱、信徒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平等、友好、和谐的美好团契;外部形象——做光做盐、服务社会,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让民众在基督教看到希望,因为耶稣是人类的希望。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因为教会本身的宗旨是世界的光,金灯台。要从内部、外部的形象反映基督是世界之光的见证。基督徒这个名称是初期教会安提阿群众给起的名,因为他们已经反映了基督的形象。

教会要在民众之间成为普遍性的正常现象,没有冲突、没有矛盾的一种和谐,那么基督教亦当接受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与之融合。这样离基督教中国化就不远了。

保罗指出:“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2-14)。要求基督徒要“披戴基督”的原因所在。当然这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讨好人而故意的、人为的装出的好行为、好榜样,而是基督教本质,自然而然的所体现出来的爱。圣经提出的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正是基督徒反映基督形象的完美表现。

这是基督教信仰的见证。信仰的纯正与真实决定一个团体的复兴。信仰二字的“仰”是仰望的意思,仰望就是盼望。有盼望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盼望是一个人、一个团体、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没有盼望就没有动力,有盼望就产生动力。退一步讲,一个教会不冷不热、不死不活,冷冷清清;冷漠、无情。我们自身表现不出信仰的盼望,民众又如何从我们身上看到希望呢?因此基督教必须考虑自身建设,教内实施彼此相爱、合而为一,的良好素质;教外树立做光、做盐,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信仰在中国是多元化的,在各种不同信仰之间,为社会和谐、国家复兴做贡献,各个宗教是可以竞争的,为社会带来一方和谐、创建一片净土,给人民创造一份希望。

三、总结历史、检验现在、引申未来

纵观教会历史,教会并没有以一种世外桃源的形式走出历史。她要面对压力、逼迫、诱惑、各式各样的赤裸裸的挑战。教会从信仰原则而论,是基督在带领、在掌权。但工作还是人在做。耶稣当然会意识到人是有限的,因此他在世界的期间教导门徒:教会里需要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在历代教会中,确实也有这样的好牧人,教会最幸运的就是莫过于有一些耶稣一样的好牧人,确实难得可贵。但也有又懒又恶的仆人,有动手打他同伴的仆人(太24:45-51)。有好牧人、也有坏牧人、有雇工;甚至有盗贼,即假牧人、假先知等等(约10:1-30)。因此教会仍然是一个最复杂的团体。因为基督的福音是传给人的,以人为本的,是向世人开放的。教会自身也宣称“救罪人、接待罪人、改造罪人、坏人变成好人”;耶稣也宣告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等等口号。圣经重复挑明基督耶稣的宗旨:“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1:16)。这些经文反应了教会里的人是鱼龙混杂,形形色色。是神要改造这些罪人,成为义人,成为神的儿女。所以,教会要面对两大方向的工作,一个方向是向世界传福音;另一个方向是治理教会,牧养信徒,培育信徒在真道上成长,成为合格的基督徒,预备未来天国的百姓。

我们应如何向这个时代传福音?又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建立教会,牧养神的羊群,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办好主的教会?是神的众儿女共同的责任,是大家要关注的问题。

福音是普世性的,因此保罗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耶稣给门徒的使命是:“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5-16)。

但今天教会的光景,被世界的繁华包围,金钱、名利、地位的诱惑;软弱、冷淡,不冷不热;有的与世俗同流合污等的现象随处可见。失去同工的合一,弟兄姐妹之间缺少彼此相爱,教会不能复兴发展等等。这些问题是当今教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已形成了整体的一个大气候,光凭几个人大声疾呼并不能扭转现状。只有众弟兄姐妹起来祈祷,求神动工,施恩给他自己的教会;祈求神赐下圣灵,如春雨、秋雨浇灌大地,使万物复苏。教会缺少圣灵的浇灌,就会冷漠、冷淡。使徒时代教会兴起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门徒被圣灵充满,奉差遣去传福音。愿神兴起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差遣合乎主用的好牧人起来治理神的家。

我们把上帝创造与救赎联系起来看,神的救赎,从旧约过度到新约,建立教会等这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活动,都为上帝完美的救赎工作服务。人类社会均向着神所预定和计划的终极目标前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却实实在在的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面貌,是因为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社会过度到每一个新时代,人们都会有新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审美观念。教会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实实在在的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

教会在历史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环境,经历了逼迫,也经历了世俗、物质、利益的诱惑,实实在在的接受了历史的检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现已踏入了可见可摸的二十一世纪,从教会发展的历史和神学在各时代中的发展的状况对照今天的教会的现状,做一个反思是必要的。

面对现时教会的状况,我们也无需悲观、消极。而应该积极看到神在掌权,耶稣曾亲自应许,阴间的权柄也不能胜过教会,因为基督是教会的根基,他已经得胜。他在教会中掌权。因此自使徒时代起,新约教会始终坚立在地上,从未间断。教会不被消灭是基督掌权的见证。

我们的责任是积极工作、起来祈祷、仰望神。同时也应当省察自己、省察教会、省察神学思想,对照教会发展的历史、神学发展的历史,看看是否与某一时期教会现象相似?是否与耶稣警告亚西亚七个教会的面貌相似?是必要的、应该的。就应当总结过去,省察当今,引申未来,正常发展。是每一个基督徒不可推卸的使命。促使基督教正常发展,构建一方和谐、安宁、平安,就会给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系云南神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