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马革顺先生北京“三站之旅”举行圣音乐讲座

5月8日-10日,全国著名音乐家马革顺先生受到北京基督教两会的邀请分别在北京基督教会朝阳堂和崇文门堂以及燕京神学院举办了系列圣乐讲座。马革顺先生就敬拜的真意、音响与音色、诗班的协调、唱诗的咬文吐字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首先,马革顺老先生在朝阳堂讲座中,强调了唱诗班的重要性,“什么是真正的崇拜呢?崇拜不同于弟兄会、布道会。真正的崇拜是每个人把身、心像无瑕疵的羔羊一样奉献给神。而唱诗班是崇拜中的半个牧师,把自己作为馨香美好的祭物献上给神,让会众跟你产生共鸣,更好的接受牧师的讲道。唱诗班的作用是帮助牧师把信息歌唱出去。”

“我们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怎么把赞美诗唱的更美更好?要注意协调。”马老先生在崇文门讲座中说,“和谐的第一个要素是音量,合唱有四个声部,而一般唱诗班高音太强,所以要注意彼此调和。第二个要素是音色,合唱不同于单唱,单唱强调的是个性,但合唱一定要有共性在里面调和。国旗队走一步的标准是75公分,无论原来你步子大还是小,在国旗队必须走75公分才能走齐。唱诗班也是如此,绝不能凸显自己。”马老又教导唱诗班姿势问题,“脑袋要空、位置要高、喉咙要满、胸部要宽,腹部要沉”等唱歌技术问题。

5月10日下午15时,马革顺老先生在燕京神学院进行最后一讲。本次讲座主要内容是咬文吐字,同时马革顺老教授分享了东罗马跟西罗马在唱诗方面的不同,因为不同他们形成了两个流派,东罗马声音浑厚、西罗马声音纤细。俄罗斯东正教属于东罗马派系,中国解放前因受到俄罗斯东正教影响,所以唱诗风格也更加浑厚。但在唱诗方面,如果选择东罗马的赞美诗,就不能用西罗马的唱腔来演绎。另外,唱赞美诗也需要根据场合做出选择,例如崇拜跟奋兴会、布道会的赞美诗就会不同。

马革顺老先生简介:

马革顺老先生1914年出生,是中国唯一基督教本土合唱曲《受膏者》的作曲。父亲马兆瑞是教会的牧师,本希望他能够从事土木工程,但马革顺更希望学习音乐,他对父亲说:“我想学习音乐,为教会工作,你觉得怎样?”,父亲听了他的话,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马革顺就走上了音乐这条侍奉的道路,1933年至1937年,马革顺求学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攻读指挥、合唱及配器等课程;1947年,赴美国威斯敏思特合唱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华浸会神学院、沪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音协常务理事、中国合唱协会艺术顾问、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顾问、上海合唱协会艺术顾问、国际合唱学会会员、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会员等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