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不走寻常路”——广西西南边陲一农村教会如何在荒凉中寻找出路
编者按:怀恩堂,是广西西南边陲的一个农村教会。该教会所处的村庄——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大录村,有一百来户人家,人口有五百多人。教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信徒有六七十人, 但发展到如今,信徒也只有五十多人。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下,像中国大多数的农村教会一样,怀恩堂也经历了从兴旺到衰弱的坎坷之路,也遇到过许多无法解决的成长之痛。为此,我们采访了当地教会的负责人黄明标弟兄,从他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当前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等社会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教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积极寻求发展的出路。希望其他农村教会能从怀恩堂的教会发展思路中得到某些启发。
福音时报:您好,黄弟兄,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9月份,我们大录村教会新建的怀恩堂正式投入使用。教堂为什么起名叫怀恩堂?而不是大录教堂或别的什么堂?新堂的建立背后有怎样特别的故事吗?
黄明标弟兄(以下简称黄弟兄):原来我们并没想过起这个名字,因为很多地方农村教会都习惯以所在地的地名称呼,我们聚会点本来也是叫做大录聚会点的。只是后来圣灵的感动,让我们起了这个名字。建堂的计划是2014年7月,但那时教会没有资金,所以在从那时候起我们只祷告,不动工。到了2015年7月,教会有了12000元,我们才开始筹备建堂。当决定施工的时候,我的留守儿童服务站“恩久之家”又奉献了20000元,所以我们总共就有了32000元启动资金。我们一边用这笔钱下地基,一边祷告和写信到各地教会求援。到了2015年底,教堂的第一层建起来了,不过各地教会都还没有反应,所以还没过年,我们就被迫停工。过年后不久,就是2016年2月24日,我们接到了第一笔5万元的捐款,是上海怀恩堂奉献的。就这样我们又继续建起第二层。为了感谢神的奇妙预备和记念上海怀恩堂的雪中送炭,我们就决定将我们的聚会点起名叫怀恩堂。自从上海怀恩堂奉献善款之后,接着又有了广东中山市的三乡堂、深圳市的深圳堂以及各地弟兄姐妹的陆续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教堂的美丽身姿。
福音时报:在整个中国数十年城市化的浪潮之下,年轻人都纷纷前往城市打拼,很多农村地区的教会呈现萎缩现象,甚至面临关闭、消亡的命运,大录村教会是否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黄弟兄:我们怀恩堂能坚持到今天真的是一个神迹。在风雨飘摇的福音末世,世界不断地在验证着圣经的话语,如不法的事增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不敬虔的私欲而行、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心不圣洁等等,教会形成了与二十年前相反的景象。二十年前是城(市)消乡(村)长,现在是乡消城长。农村教会的荒凉已不可避免。在我们这里的乡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十四个聚会点,但如今只剩下四个了。聚会点消失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牧养人、信徒锐减这两点。而这两个结果最直接的导因就是,城镇化建设迫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信徒的流失,使得本来有传道人的聚会点也随之而去,而没有传道人的聚会点更无法继续生存下来。
怀恩堂本来也和其他消失的聚会点一样,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也面临着关闭的艰难境地,青壮信徒基本都离家到外地和外省打工,留下的十几名老信徒也因没有牧养人而几度停止聚会。那时候我还在广东打工。2008年8月8日,就是北京奥运开幕的那一天,我请假回家看望阔别五年的父母。那天正好下着倾盆大雨,我去到曾经作教会临时聚会场所的苏弟兄家探访,见到他家瓦房处处漏雨,把聚会处贴在墙上的圣画和诗歌纸淋透,就问了苏弟兄的妻子李姐妹,这么多年怎么不修一修?李姐妹留着泪告诉我,我们也想修的,但家里实在没什么收入,加上教会已经很久没什么人了,奉献一直上不来,所以更加困难。和她交通之后,我心里很难受,曾经红火的教会,怎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福音时报:看到教会里这种光景后,您很想帮助教会恢复往日的兴旺?
黄弟兄:是的。我是家乡的一份子,怎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忍心看着家乡的教会陷入不敌风雨的泥沼?当时我就下定决心离开广东,回家和剩下的那些老信徒一起度过教会的艰难之秋。2009年在广东过完年,我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对我感触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主日崇拜根本没什么人讲道,只是十来个信徒聚在一起,唱唱几首赞美诗,然后让有点文化的老信徒带领读圣经,也没有什么分享,读完后各自就拉家常。我见到这样的境况,心里很着急,问他们是不是每次聚会都这样。他们回答说也不是,如果什么时候外面有传道人进来,我们就会有正式的聚会。他们还特别怀念2005年从安徽来的夏老师,一来就呆几个星期,把他们的心都挑旺了。从他们的话中我明白了,传道人真的是教会生存的第一因素。
福音时报:没有传道人,教会很难发展,也很危险,给异端邪教留下了空子可钻。你们教会一直就没有稳定的传道人吗?
黄弟兄:是的,不光我们聚会点没有,其他聚会点也一样没有。当时,聚会点的老弟兄姐妹就对我说,你既然回来了,就做我们传道人吧。我没答应,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传道人,也做不了传道人,而且我回来的愿望只是帮助教会建教堂,不是做传道人。
福音时报:您从广东回来后,想怎样帮助教会建教堂?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黄弟兄:我一回来,就跑到县城创办了一个名叫“恩久之家”的留守儿童服务站,希望通过“恩久之家”的服务,有点收入后帮助教会盖教堂。至于做传道人,我真没有这个负担。然而从2009年9月到2012年7月,“恩久之家”的管理非常不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扔给我们后就跑去广东了,连孩子的费用也不给。所以每个学期我们的财务收支很糟糕,常常连孩子的伙食都没有着落,到处借钱维持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每年下来都亏得一塌糊涂。那几年,过得真黑暗,我和妻子曾几次想放弃不办,要跑回广东打工。但很感恩的是,当时杭州市有一个叫米娜的公益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虽然我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但“恩久之家”的欠债还是越来越多。到了2012年7月,我们夫妻俩觉得实在撑不下去了,心情极其糟糕,甚至俩人还因为“恩久之家”的去留问题闹离婚。感谢神就在这个时候为我开道路,使我降服了祂的呼召,让我去广西区基督教两会就读义工培训班。在我读培训班的一年里,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只有妻子管理的“恩久之家”开始顺利,各项收支已不再出现困难。一年之后,我读完了培训课程,就回来做一名传道人。从此,“恩久之家”就不用再借钱度日,也按时收到家长们缴纳的服务费用,年底还有奖金发给管理员。更感恩的是,从2013年起,“恩久之家”开始获得经济回报。2014年7月,我就和教会的老弟兄姐妹商量建教堂事宜,并计划以教堂为基地,服务更多的留守儿童,照顾村里的留守和孤寡老人。
福音时报:教会传统的做法是不能容纳聚会人数的时候再建新堂。在大录村教会本身就比较荒凉的情况下,为什么教会还要建立新堂?你们对教会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黄弟兄:农村的教会工作与城镇教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农村的信徒都是农民,角色单一,牧养工作也没那么繁杂;而城市教会的信徒则多样化,角色比较多,牧养工作比较艰巨。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城市教会的模式凡事都要有专门的同工跟进,而是要抓住农村教会的这个特点,寻找一个适合农民自身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看到自己的价值,然后从这个平台开始,建立他们的归属感,从而促进教会各项事工的开展。比如今年9月份和11月份,爱德基金会给我们一笔资金让我们带领老信徒和留守儿童去百色和北海观光旅游,对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认识和凝聚他们爱教会的心很有帮助。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计划将“恩久之家”的分站开到教会的所在地,由教会统筹管理,使更多的家长知道基督教会其实是可以很好地服务社会的。还有就是牵头做好“五饼二鱼服务社”的关爱工作,让教会所在地的留守孤寡老人得到应有的照顾,减轻在外务工的困难家庭的负担。这两项是社会服务事工。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渴望外面的传道人能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与神同工,坚固信徒信心,拓展福音国度,使还未听到福音的人们能听到人生的好消息。我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像帮助过我们的上海广东的那几间教会一样,不仅靠主加力量广传福音,还要成为别人的祝福,在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能伸出自己的手,而不是孤芳自赏,一直在不死不活的软弱中度日。今天,怀恩堂在这个世代中反其道而行之,在教会各样都缺乏的前提下,先打造硬件建设,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先聚满人再建好堂,而是先建好堂再聚满人,为的是要做一个平台先行的教会发展模式,达成“筑巢引凤”的心愿。我们相信,神既然已经开了道路,只要坚持走下去,脚步也会越走越快,最终到达神所预备的爱之宫殿。
福音时报:在农村教会资源本来就很有很,而且同工也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怀恩堂是如何在教会牧养和社会服务事工之间做好平衡的?
黄弟兄:我们非常需要专职传道人来到这里,全心做好牧会事工。我不是专职传道人,而且还不只是服侍本教会,全县的其他教会都安排了我的讲台侍奉,又加上兼顾“恩久之家”的孩子,所以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我管好自己的教会。我很希望有人来挑起怀恩堂的大梁。
然后我能有时间聚集农民的力量,搞好农村合作社,将土地流转过来,让主内信徒和一些愿意加入的非信徒一起盘活土地价值,在种养殖方面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在城市打造自己的消费市场,将我们的没有受污染的土地孕育出人人喜欢的有机农产品,使城市的居民也能吃上我们的好食物。这样,我们就会有经济回报,还债也就有了指望。我们的教堂虽然建好了,但总造价近56万元,至今还欠下20多万的借款。
福音时报:现在很少有年轻传道人愿意到农村教会服侍。
黄弟兄:你说的都是事实,因为我也知道愿意在农村传道的同工实在太少太少,毕竟农村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城市。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只有流泪祷告,我们渴望神感动有些城市传道人可以“不走寻常路”,也兼顾农村教会的需要。
福音时报:通过农村合作社的运作,您想怎样在农村地区开始社会服务事工?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黄弟兄:通过合作社的运作,农民的时间就可以被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就可以被变化。在合作社里,当时间与工作都被合理安排之后,他们就可以学跳舞,学手艺,甚至可以被组成一个文艺队,丰富农村的生活。这样,福音的信息就可以通过文艺形式向外展示,表演的人得益,看表演的人也多了一个了解福音的渠道。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人来帮助我们,我们是无法做到的,还债也就遥遥无期了,还可能使帮助过我们的弟兄姐妹伤心甚至跌倒。其实农村真的是一个广阔天地,只要有人愿意在里面歌唱,蔚蓝如洗的天空与青翠欲滴的树林,都能与纯净的空气一起对你的声音作出回应。还有“恩久之家”,这些年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很多家长非常信任我们,知道我们真爱他们的子女,所以一个接一个的送孩子过来给我们照顾。他们当中,有的孩子已经在“恩久之家”生活了七年,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而且这些家长也知道我们是基督徒,也教孩子们圣经的道理,讲耶稣的故事,甚至也不反对孩子学祷告。我相信这是个传福音的渠道。如果我们把这些孩子照顾好了,并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那些不信的父母他们又怎么会拒绝我们呢?当“恩久之家”成为教会服务社会的窗口,儿童主日学也将跳出教会最美的生命之舞。这是我们怀恩堂未来两年的愿景。我们必须留心去做众人以为美的事,不论是牧会事工,还是社服事工,都要两条腿同时走路。如果只用一条腿走路,不但走得不快,而且也走得不远,甚至还会跌倒。这些年来许多农村教会的消失,就是因为只用一条腿走路而且有时候还不走的结果。
福音时报:您觉得您的想法对其他地区的农村教会来说,具有可复制性吗?
黄弟兄:农村教会真的需要这样模式去走,才能走出昔日无奈的目光和无力的叹息之困境。如果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梦想,他也不舍得到大城市去。他会在清澈的天空下,与那些心地善良心思单纯的农民一起,白天唱着赞美诗去劳作,夜晚跳着赞美舞来聚会。还有看着昆虫四处跳跃的野地,他会觉得这是一片满有上帝恩典的未来,而不会将他的钱投到没有生命的股市和没有定见的房市里去。
在这里我也呼吁有经济能力的基督徒和有原野之梦的传道人,若你愿意,请来和我们一起谱写大地的诗篇,在秋虫鸣唱的夜晚,聆听来自神那里的宁静与平安。在你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还要继续流泪祷告,直到你来到的那一天。
(黄弟兄微信号:angel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