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与学术界百人共同探讨中国化问题——“利玛窦与南昌:教会本地化暨中国化”研讨会于赣举办
2017年3月28日——29日,“利玛窦与南昌:教会本地化暨中国化”研讨会于南昌赣江宾馆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天主教江西教区、河北信德文化学会、上海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联合发起,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意大利、美国18所大学、5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神职人员以及新闻界人士一百多人出席会议。
主办方表示,教会本地化是今天中国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共同需要面对的挑战和任务,420年前,利玛窦神父来到南昌,在这座古城前后逗留了三年,以文会友,完成了《交友论》和《记忆术》两书,并起草了《天主实义》,通过文化适应策略最早为中国教会本地化做了尝试,无论是在建筑、服饰、译名、文化习俗方面,他都做过尝试,而且卓有成效。
在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学者、专家围绕“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宗教理念”“利玛窦等传教士与江西南昌”“中国教会在华发展策略研究”利玛窦与本地化”“相遇、对话与本地化实践”“教会本地化与中国化的域外视角”“译名及圣乐的本地化议题”“教会的文化适应与发展”8个主题展开研讨。
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利玛窦在江西的传教方式进行了论述和交流,有的学者从历史角度,如澳门大学历史学教授汤开建教授梳理了利玛窦与16位明代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王慧宇教授从利玛窦在南昌从天竺国僧到山人装束和身份的转变进行了论述;天主教江西教区刘光第神父从罗明坚和利玛窦等初期耶稣会士入赣时期文献中有关江西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有的学者从利玛窦文学作品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如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李景玺博士介绍了“利玛窦的《记忆法》对福音传播的影响”,上海佘山修院方补课神父就“《天主实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中国基督教两会研究部孙琪博士从《交友论》的版本、流传与诞生背景谈到利玛窦的适应策略。
天主教江西教区的乔天庆神父介绍了赣南客家文化中王母渡教堂与祠堂(敬天与祭祖)的结合,这是一次教会本地化的尝试;河南周口市基督教两会马鑫牧师介绍了周口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成果,包括“河”文化神学思想和“三堂”“三员”发展理念,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借鉴;《赣风》杂志主编杨建葆介绍了南昌文化工程中的利玛窦形象设计的一些具体事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韩恒副教授则从“基督徒如何过春节?基于河南农村教会春节活动的实践考察”的角度,对基督徒如何看待传统节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两位来自意大利的马明哲修士、米兰圣心大学的乔万里老师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他们分别以“隐修院将成为中国之家:从天主教的隐修院历史看中国教会的本地化”和“本土化和中国化”为题,从全球化角度对基督教本地化进行了解读。此外,一些学者还从利玛窦的佛教观、三位一体圣三关系与道家思想之间的对话等角度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