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回顾——江西新余教会史
回顾往事,总能让我们感慨不已:往事看着竟让人如此动人心弦,有甜蜜有苦涩,个中滋味,如鱼饮水;看这一路走来到如今,不禁让我们要向一路引领保守我们的神献上感恩、赞美!
1922年瑞士的夏墨士教师(夏教师是内地会第六布道队)从湖南来到新余县城传福音,二月份在县城袁河边上的章家祠设立‘内地会耶稣堂’,参加的人有30多个。1936年又有德国的石教师来新余教会工作,她在1942年回国。1940年有瑞士的巴美珠教师来教会工作,1950年初回国,1991年被主接去。
1942年日本飞机轰炸新余县城,章家祠的教堂被炸毁,夏教师被炸死,她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新余的福音事业。1945年在西街建造了新的教堂,名“耶稣堂”。占地六亩多,有一栋两层的楼房,约2700平方米。上层是传教士的住房,下层是聚会场所。临街有平房,有张国俊牧师和胡高志教师两家住在里面,还有给传教士做饭的炳嫂。
解放前,新余县城有一座教堂,乡下有16个分堂,分别在:昌坊,白梅,带元,下枥,哲村,江东,罗坊,水北,街边,桂家,库溪,汪塘,水西,夫山,仁和,万全。负责人有:易爱珍,陈功成,廖盛得,罗洪魁,昌林祥等。全县有信徒448人,其中男139人,女309人。有执事34人。每年的圣诞节和春节,乡下的信徒到城里的教堂集中,进行聚会。
解放后,1950年1月,巴美珠被驱逐回国,教堂关门,聚会停止。教堂的房屋由县武装部接管,在此设兵役局。1958年以42834元卖给新余钢铁公司,新钢公司用作幼儿园、托儿所。1993年,教堂拆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县城的新余镇医院护士秦秀云和丈夫罗黎光(百货公司干部),开始在自己家中聚会,他们是自幼信主,1959年从山东烟台来新钢工作。1975年后,除了他们的亲戚秦南化夫妇和陈同学夫妇外,还增添了几位原来新余的老信徒:廖道璋(胡高志教师的师母,胡已被主接去),傅森林夫妇。同时也与欧里的昌林祥老弟兄取得了联系。昌林祥在欧里开展福音事工,先后有俞平香、王俭女等姊妹参加,他们在欧里、观巢、界水、良山、沙土、珠珊、九龙、下村、仁和等地设立了聚会点,到1985年,乡下的信徒有700多人,聚会点27个。政府关心宗教工作,1985年落实宗教房屋政策,把欧里乡洲上的教堂还给基督教。1985年12月召开了渝水区首届基督教代表会,成立了渝水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俞平香任主委。圣诞节和春节,信徒聚集在洲上教堂,举办培训班。
蒲公英的种子四散飘落,到了时候,要开花结果,那时,遍地就都开满了,待它成熟之时,又将舍弃自己,继续去播撒。福音的种子也像这样散开、传递,到了神自己的时候,就要开花结果。种子已撒,还需浇灌,被找寻的羊群需要牧养, 一代代牧者们辛勤做工,同心建教会,这路上虽遇坎坷,但在神的恩典和保守中,新余教会一路向前!
1990年秦秀云家中的聚会,搬到西街李家村102号许贵章和张淑珍夫妇的家中。1992年渝水区政府发给登记证,负责人是秦秀云。并举行洗礼,有185人受洗,又开始举行圣餐。1993年李云根从华东神学院毕业回来,在教会工作,那时成立了教务组和财务组。
1995年又搬到李家村68号聚会,租用敖小根的房屋,两层楼有500平方米,并成立了堂委会,由秦秀云负责。
新余市和渝水区政府落实宗教房屋政策。因原教堂已经拆掉,政府就落实现金142834元给基督教爱国组织。1997年10月购买了破产的市食品厂厂房,地址在城南沙滩巷17号。厂区房屋有6741平方米,占地4797平方米,价格98万元;另有家属区价42万元,后转卖掉。厂区的房屋经过清扫和修理,在1997年11月2日开堂。2001年因扩建沿江马路,市政府征用了教堂前面的三栋房子,给予补偿。原旧房面积减少2260平方米,土地减少约1300平方米。
2003年经批准,在原地拆旧房,新建了一座教堂。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新余市建筑公司第三分公司承建。2004年10月完工,10月16日搬进新堂聚会。新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1171平方米,同时容纳3000人聚会。另有培训楼一栋(旧房),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宿舍楼一栋(旧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
2004年5月11日渝水堂负责人秦秀云蒙召归天,享年66岁,13日在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有2000多人参加,14日在渝水堂举行追思礼拜。后罗黎光任主任牧师。
2005年12月召开新余市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成立新余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罗黎光任主委和会长。
2010年渝水堂获国家宗教局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1995年统计,全区172个堂点,17864名信徒,267名传道员。2007年统计,全区193个堂点,信徒20940人,传道员342人。2012年统计,信徒19303人,传道员581人。
(新余市基督教渝水堂微信公众号:yst62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