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会一辈子”——青海湟源秦慈哲长老离世
2017年5月9日下午5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福音堂的秦慈哲长老安息主怀,享年79岁。直到离世归主,秦长老一直在守望着湟源福音堂。
秦长老是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离世,六年前他曾患过一次心肌梗塞,当时抢救了过来。秦长老的追思礼拜于5月11日在福音堂举办,安葬在教会的墓地里。
就在秦长老离世两周前,他对一位到访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羊圈’没有‘羊’了,‘葡萄树’上没有‘葡萄’了,我仍然要在这里守望。”他也曾在2016年9月对到访的笔者说过类似的话:“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清,我仍然要在这里守望。教会是我唯一的产业,我死后最好能埋在教会院内的花坛里。”
湟源福音堂的开创者与早期守望者
美国神召会的柏立美牧师(Victor Plymire)于1908年12月来到中国传教,在1921年来到青海湟源布道,于1924年建立了湟源福音堂。1927年11月,他的儿子小约翰和妻子夏桂诗(Grace Harkless)因患天花在湟源去世。
挚爱的离世让柏立美陷入了孤独,却没能停下他在湟源的服侍。
后来,柏立美与魏路得(Ruth Weidman)结婚,带着两个孩子柏大卫(David Plymire)和美安(Mary Ann)在湟源传教。1949年6月19日,柏立美迫于湟源即将解放的形势,举家离开了湟源。
柏立美再没能回到湟源,他和妻子将儿子柏大卫奉献给了中国。柏大卫于1958年去了台湾,在那里服侍了26年。1987年,柏大卫终于回到了故乡湟源探访。此后,柏大卫对湟源的医院以及教会(包括西宁市区的)先后给予了逾千万元的资助,他被授予“青海省荣誉公民”的称号。
柏立美离开湟源后,与他一起服侍的秦步灜牧师(秦慈哲长老的父亲)成为湟源福音堂的主要负责人。秦牧师1958年因信仰入狱,判了9年刑,1960年死在狱中。
秦慈哲接过接力棒,成为福音堂守望者
秦慈哲于1949年6月19日受洗,当时他11岁,这是柏立美牧师在湟源进行的最后一次洗礼。因为基督信仰以及认识美国人,秦慈哲也受到过逼迫,他曾被人反剪着双手批斗过,听力在批斗中受损。他还曾为了躲避逼迫只身逃到深山老林中度过了一周的生活,树林中有野兽,他晚上爬到树上,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树上睡觉。
文革期间,教会的圣经都被没收,直接拉到造纸厂捣成浆糊,秦慈哲偷了一本巴掌大的金边圣经,外面用很旧很旧的皮包着,看起来像字典一样,这本圣经跟着他有二三十年。
改革开放后,国内各地的教堂纷纷恢复聚会,秦慈哲在想办法恢复福音堂的聚会。当遇到政府官员的拦阻时,福音堂早期在当地留下的美好见证起了作用,福音堂曾给予一些穷人衣服穿、食物吃,还免费治病,尤其是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回民屠城事件中,福音堂保护了很多人,而且事后救治了许多受伤的人。福音堂于1988年复堂,秦慈哲长老主持工作。
“太初有道,道成肉身,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秦长老认为,信仰非常简单,不是高言大智,这16个字就是信仰的中心。“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可10:38)
湟源地区存在着“东方闪电”、“二两粮”等异端,他们是秦慈哲的“仇敌”。秦长老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只要知道哪里有异端,他就跑过去,给那里的会众发圣经。他觉得带领的人很难改变了,但是要让会众看到圣经是什么样的。
当看到有人愿意服侍神时,秦长老敢于帮助。当湟源附近一县教会的一位年轻人在北京读神学时,因为患病中途休学,他想要回去上学必须要有教会的推荐信。他所在的教会不推荐,还有的教会持反对他继续上神学的态度,这时,秦长老给他写了推荐信。如今,这位曾经得到帮助的年轻神学生已经成为一位牧师。
“教会是我唯一的财产,要守望到底”
“你哪年退休的?”当笔者半年前这样问他时,秦慈哲长老笑着说:“我还没退休呢!”
秦长老于1999年卸去湟源福音堂负责人的工作,改由他儿子秦湟岷牧师负责。秦长老说,虽然卸任了,但是服侍一直没有停止,他会打扫教会的院子、教堂以及接待一些慕道友和客人。
秦长老有1个儿子4个女儿,都是基督徒,在他晚年眼睛失明,听力下降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到儿女家住,坚持一个人住在教会。秦长老住在福音堂(二楼)楼下的一间屋子,屋子简洁、明亮、朴素,笔者半年前见到他时,他留给笔者的印象是:衣着朴素而庄重,身体硬朗,说话坚定、有力。
得知秦长老安息主怀的消息,笔者没有立即联系他的家人。两周后,笔者联系了秦长老的三女儿,想听听她心中父亲的形象。此时,她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伤痛中走出,她说父亲留给她最深的印象是:“爱神,神是一切,为了教会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