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督教海淀堂举办民乐音乐赞美会
6月11日晚,北京基督教会海淀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乐音乐赞美会:以琵琶、古筝、二胡、杨琴等多种民族乐器演奏,演出人员身着旗袍等民族特色服饰,演绎着由中国古典名曲、民歌改编的赞美诗。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在神的圣所赞美他……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晚上6:30,伴随着两位主持人发出的“赞美耶和华”的呼声,海淀堂民乐赞美会在主堂拉开帷幕。
首先登台的是由悠悠海淀情民乐组合伴奏,海淀堂阿卡贝拉合唱的民乐伴奏小合唱组合,他们带来两首歌曲《神工妙笔歌》《耶稣美名歌》。《神工妙笔歌》选自新编赞美诗第178首,是根据中国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改编;《耶稣美名歌》选自新编赞美诗第51首,根据民歌《茉莉花》曲调改编而成。
一只独舞表演《咏荷》过后,大屏幕上播放了介绍海淀堂历史的沙画《海淀堂·海淀梦》。该短片介绍,海淀区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当时有基督教公理会布道会任子荣牧师在海淀区宣教。1914年,基督教公理会在海淀龙凤桥设临时传道棚,1915年购买了土地兴建小礼拜堂。1933年,随着信徒人数的增多,教会建成大礼拜堂——海淀福音堂。1958年,海淀福音堂被迫停止聚会,经过27年尘封,1985年海淀福音堂恢复聚会。2007年5月30日,海淀堂举行新堂献堂典礼,如今新堂已走过十个年头,并且建立了十个分堂。
观看完海淀堂的历史短片后,贺永花牧师引用启示录7章9-12节的经文以《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为题证道。天上的敬拜者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贺牧师藉着这点分享道,上帝的国度是丰富、多样性的,人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敬拜神,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的敬拜方式是正确的。她分享了令她记忆深刻的黑人弟兄姐妹的敬拜,他们又唱又跳,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按捺不住地拍手、拍桌子、拍腿,他们想竭力的表达自己心中的喜乐以及向神的敬拜。
黑人弟兄姐妹有他们独特的敬拜方式,海淀堂当晚则采用了饱含中国特色的方式来敬拜神。贺牧师道出了本次音乐会的三个目的:单纯的敬拜神——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神,基督教中国化在音乐方面的展现,庆祝海淀堂新堂建成10周年。
贺牧师希望每一个基督徒都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敬拜神,也愿每一个信徒的生命和生活成为一首赞美诗歌。证道结束后,贺牧师带领全体会众唱了回应诗歌《赞父奇爱歌》。
赞美会来到最后一个环节——民乐伴奏合唱,受邀嘉宾中国音乐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赵健指挥与国音国乐室内乐团、北京青友合唱团、海淀堂青年诗班一同演绎了《有一道河》《耶和华是我们的磐石》等五首赞美诗。这些诗歌由海淀堂主任牧师吴伟庆担任经文摘编,再经过编配、民歌改编而成,改编的旋律有蒙古长调《草原牧歌》、昆山民歌《搭凉棚》、信天游、苏州民歌《银纽丝》、古曲《清夜吟》。
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大屏幕上不时地切换着镜头:有时是典雅的琵琶、古筝演奏,有时是清脆、明亮的竹笛声,时而是悠扬的大提琴演奏,有时又是急促的敲鼓,还有合唱团尽情的演唱……
经过了紧凑的75分钟,海淀堂民乐音乐赞美会在贺永花牧师的祝祷下落幕。赞美会结束后,吴伟庆牧师给赵健指挥献上了一捧鲜花,并与参演人员合影留念。
民乐伴奏合唱《有一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