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特蕾莎修女对当代信徒的意义

今年是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又翻译德兰修女或德肋撒修女)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她为世人敬重的慈善工作者,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把大半生都献给了印度穷人服务事业。被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列入宣福名单。2016年9月4日,教宗方济各册封她为圣人。

特蕾莎修女本名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为阿尔巴尼亚族人。1931年,艾格尼斯发愿成为修女,1937年5月成为终身修女(发贫穷、贞洁、顺服三大愿),并以她崇敬的19世纪法国加尔默罗修会的圣女小德兰(特蕾莎,代表作《灵心小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道院休养。当时正值印巴分治,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出于宗教、利益的原因相互仇杀。加尔各答一时间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来自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害怕遭到穆斯林杀害的印度教徒。当时,霍乱和麻风病等传染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学校高墙外满是病人、乞丐、流浪孩童。加尔各答仿佛成了人间地狱。一幕幕惨剧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她不断地为难民祷告。这时,圣灵充满了这颗好怜悯的心,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上主所赋予她的使命,立下了要为穷人服务终生的心志。

尽管她的事业一开始遭到教会的拦阻,可她仍坚持下来,最后在教宗庇护十二世的支持下,于1950年10月,成立了仁爱传教女修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服装,并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七年后,仁爱传教修女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的濒临死亡者收容院。从1952年开始,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街头遍寻垂死者,她和博济会的修女们,将爱心和慰籍分别带给400万被舍弃街头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有过半数的人,在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悉心照料下,奇迹般地康复了。对于特蕾莎修女在印度的事工,伯明翰大学的格西姆•艾尔品教授评论到:“特蕾莎修女所建立的教会与加尔各答和印度当时的欧洲教会不同。她相信,通过在加尔各答最贫穷的地区,像那些所谓‘人类废物’一样生活,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她以自己的真诚做到了,让人无法不赞美她。”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特蕾莎修女成为获奖者。颁奖词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但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你的家庭。”

1997年4月,特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同年9月5日,87岁的特蕾莎修女安息主怀。纵观特蕾莎修女的一生,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启发,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各项事工。

特蕾莎修女毕生所做的,都是在实践基督关于爱的诫命,她是以实际行动传福音:可能有人觉得特蕾莎修女只是关怀穷人,并没有向印度教徒、穆斯林等传福音,因而不应过高肯定她,甚至有些海外名牧还将其定为异端。但我们要清楚的是,传福音不单单只是嘴上传道,爱的行动同样能够见证基督,传播福音。主耶稣教导我们,“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耶稣在此肯定了基督徒的好行为是荣耀主的最好方式,也是传福音的一种手段。

特蕾莎修女爱的行为,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肯定,超越了国家、宗教、民族的界限,真正显扬了基督的荣美,传了美好的福音。尽管多少人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而信主无法量化,但她无疑让世人看到了基督信仰的真理,为福音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就像有些姐妹作见证,她们是看到了特蕾莎修女的传记,才开始了解基督信仰的,并最终信主。

当前中国教会不少人总是感觉福音难传,非信徒对信仰抵触很大。其实这不只是特殊环境或教育导致的,很大程度上是基督徒缺乏见证。不少信徒遇到人就开口谈福音真理,但经常是以一种填鸭式、带有强迫的方法向人灌输,结果只能是遭到对方反感,而远离信仰。而有些信徒平日满嘴福音,可实践上却比非信徒还不如,给人留下了恶劣印象。

实用理性、重视实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注重言行合一。假如一个人言行不一,那么他所说的话,自然没有几个人愿意信。我们要在这样的文化处境下传福音,就要效法特蕾莎修女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爱,以爱人如己的行为去跟非信徒交往,只有这样,才能见证基督,传播福音。

特蕾莎修女的爱,是超越种族、宗教、阶级的博爱:从特蕾莎修女一生服务的对象看,绝大多数都不是基督徒,而是穆斯林、印度教徒等等非信徒。由此可见,她的爱不局限于教会内,而是惠及所有需要的人,真正做到了爱众人的心(参彼后1:7)。这点非常值得我们效法。

由于某些历史和神学的原因,国内一些基督徒非常强调“分别为圣”,但走到极端就陷入了自以为义的泥潭。他们认为非信徒都是可憎的,是要下地狱的,而基督徒是天国的子民,是圣洁的,因此不能跟非信徒往来。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基督徒成了外人眼里的一群“极端的怪人”,纷纷敬而远之,最终必然是基督徒失去见证,阻碍了福音的传播。特蕾莎修女打破信仰、种族的隔阂,以基督的爱去关怀他们,做了美好见证。

基督徒没有任何理由不爱非信徒,因为大家都是人类,都是按照主的形象造的。而且耶稣在世界上,也没有不与那些被人认为的“坏人”来往。祂所关爱的人中,有税吏、妓女、残疾人、迦南人(犹太人眼中的二等人)、撒玛利亚人(异端)、罗马人(非信徒)等等人士。而祂也很少谴责这些人的污秽不义,反而是自认为“最属灵”的法利赛人遭到了耶稣严厉斥责(参太:23)。因此,基督徒需要有博爱的精神,不但要爱主内的弟兄姐妹,也要爱非信徒,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基督的爱带给每个人。

特蕾莎修女奉献了一生,付出了很大代价:自从仁爱会建立以来,特蕾莎修女就将一生献给了社会服务事业。她的侍奉是长久的,辛劳的,有果效的,是重价的侍奉。她的服侍态度对当代教会有着重要意义。

现在很多弟兄姐妹热心参与侍奉,对福音传播、教会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也要看到,有些信徒参与侍奉,可不大愿意付代价。他们往往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岗位,或可以进行社交的团契,可对于有些“脏活累活”他们一般不会参与,甚至有需要时,也会选择逃避。这种仅仅出于爱好的侍奉,很容易将事工变为一种休闲方式,在动感的音乐、丰盛的美食、好玩的游戏中沦为“挂名的基督徒”。

教会从来都是需要付代价的。我们要给人传福音,造就信徒,如果不懂真理是不可能的。而要有真理装备,没有花时间学习是无法得到的,甚至还要看一些令人“头大”的书籍。而参与教会的慈善事业,更是要付出很多代价。比如探访关爱信徒,你不仅要花很多的时间,要走很多的路,甚至你还要照顾那些患病的、残疾的、年老的弟兄姐妹,不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而且可能要承受病患身上的恶臭。但唯有如此,教会才能在世界上彰显基督的荣美,广大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靠着“重价的侍奉”而成长的。因此,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侍奉精神,是值得中国教会的教牧同工学习、效法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