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牧者谈“基督徒祭祖问题”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就写出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来是一个喜庆团圆的节日,却让很多基督徒感到纠结,因为过年时的烧香、祭祖、跪拜和吃祭物等问题让人跟基督信仰中的“拜偶像”联系在了一起。若是基督徒家庭,大家意见一致,不跪不拜,以此显明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这还好;但若家里有非基督徒,难免会在追念先人的问题上引发基督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不仅破坏了和谐的气氛,还让很多人对基督徒产生误解,认为他们不尊重先祖。
对此,福音时报采访了几位牧者,他们有的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就基督徒在过年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出回应,仅供大家参考,各人可凭着自己的领受来选择如何应对。
对于祭祖问题,广东揭阳的一位牧师分享,对于跪拜等问题,由于当地信徒较多,而且几代人都是基督徒,因此比较懂得如何在春节时不去行一些可能存在“拜偶像”问题的事,牧者们在这方面教导起来也很容易。
南京的李牧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较熟悉,他介绍,在春节的时候,南京教会的信徒们一般都会回家探亲。因此,在节前的聚会中,牧者在讲道时会谈到基督徒如何过年、过春节,勉励信徒们要纪念先人、孝敬父母和注重家庭和睦。
李牧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特别注重家庭伦理的概念,家庭和睦、回家过年、孝敬父母和举家团圆,这是中国的文化,春节就能很好地体现家庭温情,因此,教会很提倡基督徒在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看望父母和长辈、走访岳父岳母和亲戚朋友。但这个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越来越单薄,而我们教会应该提倡这一点。”
对于追念先人的问题,李牧师表示,中华民族是纪念祖先的,用的是祭拜的方式,表示不忘先祖、慎终追远的文化概念。但教会一般不谈祭祖,而是讲“纪祖”,就是纪念先祖,就像《圣经》中记载的以色列人不忘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
“我认为,基督徒纪念先祖的方式要‘继纪复寄记’,即继承美德、纪念先祖、寄望天家、记住恩德。纪念先祖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符合《圣经》的教导。追念先祖不一定用烧香摆供的方式,我们需要追念祖辈的嘉言懿行,对于基督徒先祖,可以思想他们的信德和榜样;对于不信主的先人,也可以诉说他们对于家族的贡献。”
前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院长卢牧师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基督徒能否祭祖的问题。在他看来,祭祖与拜偶像有本质区别,祭祖是一个孝道问题,而非宗教问题。 “中国人拜偶像要选择‘灵不灵’,而祭祖就不说‘灵不灵’了,只会祭拜自家祖先。祭祖实际上是慎终追远的问题。”
卢牧师说,对于中国人来说,祭祖与其文化、传统、生命紧密连接,祭祖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宗教性的,即使有所掺杂,也是不重要的一部分。谈及祭祖中需要面对的烧香磕头现象,卢牧师认为,这是文化的问题,西方人喜欢握手,而中国人喜欢鞠躬。磕头,是活着的人在向先祖表达敬意,这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与拜偶像无关。
广东协和神学院黄牧师认为,对于祭祖问题,基督徒的原则是尽责尽力、荣神益人、灵活变通。对于追忆和思念亲人,基督徒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对于祖先好的品德,需要学习。对于信主的先辈,基督徒可以追忆他们的信仰见证,加以发扬光大;对于没有信主的先辈,仍然可以追忆他们的优点,加以称赞和珍惜。但是,基督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别为圣,对于去世的亲人,纪念而不祭拜,献花而不烧香,祈祷而不跪拜,更不必吃特定食物,故意留下痕迹。”
对于一些人提出的“基督徒为什么不能烧纸寄托哀思,为什么不能跪拜亲人,以及是否基督徒不食人间烟火、不近人情”的质疑,陕西宝鸡曙光教会的谢传道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基督徒有不同的孝道观。
《圣经》中有十诫命,其中《出埃及记》20章12节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谢传道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这体现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不是在他们离世之后。他赞成基督徒要“慎终追远”,追思逝去亲人的嘉言懿行,但这不等于要去“拜祖”、拜亡灵、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