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宣德堂戴德生纪念馆德生楼揭幕仪式昨日举行
昨日(6月5日),镇江市宣德堂戴德生纪念馆德生楼举行揭幕仪式暨感恩崇拜,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张克运牧师为主证道,戴德生第五代孙戴继宗牧师分享见证。
据镇江基督教微信公众号消息,戴德生纪念楼揭幕仪式由丁建军牧师主持,张克运牧师、戴继宗牧师、戴承约与尹素华牧师共同揭幕。感恩礼拜则由尹素华牧师主持,扬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秘书长朱明华牧师读经,镇江教会联合诗班献唱《称颂主圣名》《崇高的上主》,基督徒歌手路加献唱《使命》《十字架的传达者》,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张克运牧师借助《马太福音》13章1-9节的经文为主证道,题目为《向上生长》。此外,陈思源分享了寻墓、迁墓和安放的见证,吴望华分享德生楼建造见证。
在证道中,张克运牧师分享,在《马太福音》13章1-9节的经文中,耶稣基督的旨意是让我们预备更好的心田来接受那粒种子——耶稣基督的生命,戴德生牧师让人关注的也不是他自己,而是他指向的目标——耶稣基督。耶稣讲了四种心田的人,他看到了一世纪时来到他面前的不同人的状态,有的人不明白真理,有的人缺乏根基,有的人经不起试炼,唯有明白真道的人才能结出硕果。会众应该看到,耶稣的话语不仅是告诉那个时代的人,更是给我们的。
张牧师提醒,大家要注意 “范门徒化”的问题,我们愿意让所有人都来到耶稣基督里,但是谁跟耶稣基督建立了关系,有属灵的预备可以听懂神的话,可以接受福音的种子,只有那人和神知道。今天对外公布的数字是,中国有4000万左右的基督徒,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和耶稣基督建立了关系呢?如何传福音并牧养信徒,让他们能听懂神的话,这是当今教会的一个挑战。作为信仰者,要察看自己的心田。
其次,“流泪撒种”,若从播种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如何均匀撒种,是很重要的。种子没有撒在好土里,只能说明播种者不专业,或者态度不够。今天教会的福音事工里,存在的随便的现象,比如有人强解圣经、有人自以为义……这都是在提醒在神家里事奉的人,不仅要做工,而且要有正确的态度。改革开放四十年,应该要由以前的“任意播种”进入“精准播种”的阶段,要更加精细化,由过去绝对的数量增长到量质并举的阶段。如今的基督徒,有感动和使命的人,应该要“流泪撒种”,像当初来中国的戴德生牧师一样,这样才能给别人带来欢欢乐乐的祝福。
第三,要生根建造,从福音的时代性和处境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实践,这是体现于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使命的担当。福音使命的工作,圣经里有广度的教导,“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同时,也要思考“道成肉身”的神学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思考种子和土地的关系,而不是文化和文化的关系,从福音对象的角度去考虑接受福音的必要性问题。基督福音走向任何地区都是藉着文化来承载和表现,这让人看到的只是基督教,需要从本质去看,才能看到基督。基督教传入非洲、亚洲包括中国,存在文化之间的张力,戴德生牧师在传福音时,讲中文、穿汉服……通过这样与中国相关的文化方式来把耶稣基督带给人。所以,他传播的不是文化,而是基督。
张牧师告诉会众,我们当为神、播种者和浇灌者而感恩,也求神激励我们,成为当代的播种者和浇灌者。中国的教会正在蒙福,应该看到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致力于将生命的种子在中华大地种下和浇灌,求神使其好好生长,有流泪撒种就会有欢呼收割。
戴继宗牧师在见证中分享了1983年到镇江寻找戴德生及其妻子墓碑的过程,寻根之旅长达35年之久,他对参与建造德生楼的信徒们表示了感谢。戴牧师以“信仰的传承”“舍己跟随”“唯独基督”“信服上帝”“全献主用”五句话与会众共勉。
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是中国内地会的创始人。他自1853年来华,直至其卒,倾其毕生于中国的福音事工。1905年6月3日,他在湖南长沙去世,埋葬在江苏镇江长江边,与原配妻子玛莉亚和4个孩子合葬于镇江牛皮坡洋人公墓。2014年4月,戴德生夫妇墓葬迁移至宣德堂,安放于教堂钟楼负一层,并由戴继宗牧师主持了“戴德生牧师夫妇墓葬迁移入土仪式”。宣德堂后将钟楼命名为“德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