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事工的开展与注意事项
有姐妹跟我说,她看到很多教会开展探访事工非常不错,想从其中学习一些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堂会信徒。笔者在此撰文谈谈个人的想法,供其他肢体借鉴。
很多堂会都设立有探访组,根据教会信徒分布地区划分探访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教会的牧者、传道、长老负责,下面又分有若干组,由同工担任小组长。
他们每个星期都会拿出一两天,对所负责区域的信徒进行探访,一般是到弟兄姐妹家中,关心其生活、信仰上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帮助、劝勉。如果有信徒因病住院了,探访组的同工也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对于重病,而又没有亲友陪伴的肢体,都会安排同工照顾,直到其康复或者安息。
探访组的事工,深受不少弟兄姐妹的欢迎,有些肢体也在牧者、同工的关怀下,生活得到帮助,心灵获得安慰,灵命更是得到成长。有时甚至挽救了他人生命。
比如:南方某城市教会,有次探访同工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到了她家后,敲了很多久门,都无人应答,打了手机也无人接听。于是她们找人开了锁,进门一看,其场景令人震惊。由于老姐妹病了,加上子女不在身边,没有及时就医,就在躺上床上呻吟,而且三天未能进食。姐妹们马上将其送到医院,听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老姐妹可能就没命了。
而不少非信徒也通过探访同工的美好见证,看到基督徒的美善,从而接受了福音。有位老姐妹生病住院,可她的子女工作太忙难以照顾老人。于是探访组的同工就担负起责任,每天去医院看望,买东西给老人吃,陪她聊天,讲圣经的话,排解她的忧闷。老人出院后,她的子女被基督徒的行为所感动,纷纷接受了福音。
从种种感人的事迹看,探访事工既有关怀、造就信徒的功能,也有传播福音的果效。符合耶稣基督的教导,是一项荣美的事工。
不过,探访事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同工的注意。首先,探访者需要提高素质,不能凭热心。大家不要以为探访、关怀很简单,随便都可以做。比如有些老姐妹自认为会安慰人,就做起了关怀事工。可由于自身缺乏必要的心理学常识,对社会发展、人际关系也不甚了解,有时候就会适得其反。
有位中年姐妹自告奋勇,去安慰一个因学习压力和情感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高中生。结果是这个男孩不仅没有因此得到心理的释放,反而加重病情,进了精神病院。后来了解才知道,这位姐妹急于求成,希望男孩早日走出阴影,不顾心理调理的基本原则,说了不少不恰当的话,导致好心做了坏事。
其实在探访中难免遇到因为工作、学习、恋爱、生活、人际等等原因造成的心灵创伤的人,而对于这些人,不是靠“聊家常”这些东西就能解决的。除了坚定受伤者的信仰外,更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辅导,才能更好地让其走出阴影,因而专业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探访同工能懂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最好,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那就最好让他们去看医生,以接受正规的治疗。
其次,不要急着传福音。很多探访同工到信徒家,看到她的亲人还未信主,就开始对他进行“福音轰炸”了。讲了一大堆福音道理。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毕竟很多人对基督信仰不了解,因此也很难听懂我们说的一些福音词汇,比如:“救赎”、“罪”、“道成肉身”、“受难复活”等等。而我们过于激进的福传方式,往往会造成对方的反感,就像有些人不大喜欢探访组到他家里,就是受不了这种极端的传教方式。因此急着传福音,不一定就能让人接受,甚至会遭到排斥,以及恶化被探访者的家庭关系。
其实我们去探访肢体,给予其关怀、帮助,就是传播最好的福音。如果我们在探访中,活出基督的荣美,是会感动被探访者尚未信主的亲人的。而这样的见证比比皆是。就像有老姐妹经常去帮身体有软弱的肢体打扫家务。这位肢体的家人知道后,无不发出感慨,教会的人比我们做得更好。于是不少人最终也信主了。
最后,不能区别对待探访对象。有位弟兄跟我说,他所在教会的人很势利,在探访信徒时,总是选择去有钱人的家,对一些贫苦人不闻不问,“这根本不是基督徒应有的行为”。
这位弟兄说的情况,在部分堂会中是存在。有些探访同工就是对信徒区别对待,特别关注那些殷实的肢体。因为可以借此跟他们拉关系,从中获得一些好处。但这种已经不是在侍奉了,而是在满足自己的利益,背离了博爱、服务的信仰原则。
其实除了地位、经济等原因外,个人关系也会导致对信徒区别对待。就像有位老姐妹就只去关心跟自己关系的信徒,而刻意忽略那些关系不好的肢体。但不管哪种情况,探访信徒乃是实践基督的教导,去关怀、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放下个人好恶,在主里接纳那些贫苦的、软弱的、跟自己有矛盾的肢体。
探访事工是件美善的事,参与其中的肢体都是蒙主的喜悦。但愿大家都能在探访中得以成长,造就、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