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四旬期诗歌推荐:《十架永存》

十架永存

THE OLD RUGGED CROSS

《赞美诗(新编)》第93首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8)                            

一首好的圣诗,一首动听的赞美诗,其感动、激励人的作用,决不亚于一篇讲章。《十架永存》就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而又动人心弦的优美诗歌:它曾深深打动过仰望十架的千万人的心;今天,它被誉为20世纪最流行的圣诗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唱,仍然在感动着成千上万歌唱这首赞美诗的人,使他们背起十字架,跟随我主耶稣基督。

《十架永存》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除了其旋律美妙动人,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容有吸引力,因为它歌颂了十字架——万人仰望的十字架。

十字架原来是古罗马的残酷刑具,是一个“至羞辱至苦痛记号”,但是我主耶稣基督却“甘离天堂荣华,在此十字架被人钉死”,因为“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12:2)。并看到因他一人的受苦,万民从此得救,看到他一人十字架的代赎,神人从此趋向和好,看到十字架不再是“至羞辱至苦痛记号”,而将成为福音的中心,荣耀的象征和基督教的标志。如诗中所写的:

故我高声称颂主十架,直到在主台前见父面,
我一生要背负主十架,十字架可换公义冠冕。

这些歌词,唱出了千千万万全世界基督徒的共同心声,也反映出赞美诗的作者他自己丰富的灵性经历。

此圣诗的词曲作者本纳德(George Bennard,1873-1858),1873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重工业城市杨斯敦。后来,又随父母先后迁居到爱荷华州的阿尔比亚和卢卡斯城;在卢卡斯,小乔治接受了主耶稣基督为自己的救主。当乔治不满16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只得负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既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又要看护4个年幼的妹妹。同时,他还参加救世军,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工作。

后来,本纳德在美以美会担任了牧师圣职。从此,他一生以主的话语为念,勤奋工作,热心传道,赢得了人们极大的尊敬和高度的评价。有一阶段,乔治·本纳德到各地组织奋兴布道会,在密歇根州和纽约州往返尤其频繁,操劳奔波,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他从外地布道回来,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开始认真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义,这样也就真正认识到保罗所说的和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本纳德晚年这段经历以及这首赞美诗的创作经过和流传过程时说:“1913年,我住在密歇根州的阿尔比恩,有一天忽然被圣灵感动,立即铺纸挥笔,写下了这首《十架永存》。最初写好的是曲谱,而配上去的歌词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后来经过不断推敲,才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赞美和感恩之情。同年6月7日,在波卡贡的培灵会上,我开始向弟兄姐妹介绍这首赞美诗,接着在芝加哥福音学院一次规模很大的培灵会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不久,这首赞美诗在全国就不胫而走了。”

当时著名的福音圣诗创作家加百列,收到本纳德寄去的《十架永存》的手稿后,预言说:“你肯定能听到这首歌响彻全国。”这个预言很快就被证实了,因为这首诗不仅早已成为广大基督徒所心爱的赞美诗,而且连社会上的流行歌曲集,也几乎都要这首圣诗收入进去。由此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

本纳德写下这首诗歌后,继续为主工作40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还曾继续写过其它的一些圣诗,但其中再也没有哪一首能引起像《十架永存》一样广泛热烈的响应。1958年10月9日,85岁高龄的本纳德息劳归主,他所背负的十字架换成了公义冠冕。本纳德在世的最后几年,是在密歇根州里德城之北数英里处的靠路旁的一座房子里度过的,离房子不远的地方,至今还耸立着一座高达12英尺的十字架,上面写着:“人们心爱的赞美诗——《十架永存》的作者——乔治·本纳德的安息处。”

这首圣诗宜用从容的中速弹唱。副歌部分情绪高涨,高声在主面前立愿。

译文选自多种诗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教会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