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好书推荐:《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

随着中国和梵蒂冈签署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关于中梵关系日益得到中国教内外群体的关注。而在中梵历史上,有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在中国基督教中国化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刚恒毅。

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1876年4月3日出生在意大利东北部波代诺内省的卡司提勇镇。1892年刚恒毅进入包土革老教区修院学习哲学。5年后,他前往罗马求学,入罗马大学深造,获神学、哲学博士学位。1899年12月26日,刚恒毅晋铎,成为神父。

1922年8月12日,教宗庇护十一世冲破法国的阻力,任命了刚恒毅为首任宗座驻华代表,领总主教衔。罗马教廷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教务,消除中国人对天主教的偏见,决定致力于实现天主教的中国化。

刚恒毅忠心实行教宗的指令,积极推动中国天主教的中国化。来华次年就在推行教会中国化方面迈出第一步。他在汉口筹备全国会议时,要求汉口教区让出蒲圻等教徒很少的4个县辟为中国籍教区。随后,他又在保定教区富成功主教的积极配合下成立了蠡县教区(即日后的安国教区)。1924年春,刚恒毅到闽、浙两省视察教务,他在福建发现天主教传入该省已经有300年历史,却仍然由西班牙多明我会主教控制,于是他加快了成立中国本籍教区的速度。

1924年5月15日,刚恒毅在上海徐家汇召集中国天主教第一次全国教务会议。到会的有42位主教,5位监牧(其中两位是中国籍)。此次大会对中国天主教的中国化产生深远影响。会议规定中国神职人员只要资格相符就可在教会担任职务,严禁宣教士参与地方政治。

之后,刚恒毅加速了中国化进程。从北京教区划出了宣化教区,从太原教区划出了汾阳教区,从南京教区(当时主教驻上海)划出了海门教区,从宁波教区划出了台州教区。他的计划全都得到了教宗庇护十一世的批准。

在刚恒毅的举荐下,1926年10月28日,教宗庇护十一世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亲自祝圣这6名中国主教:赵怀义(河北宣化教区)、孙德桢(河北安国教区)、陈国砥(山西汾阳教区)、朱开敏(江苏海门教区)、胡若山(浙江台州教区)、 成和德(湖北蒲圻教区)。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1685年)后200多年来的第一批中国籍主教。

刚恒毅积极培育本籍神职人员,为此在1927年在宣化城外购置了一个溪畔的山谷,兴建一组中国式建筑,准备在此创立中国神职修会主徒会(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CDD)。1929年创立主徒会,此为一个完全中国人的修会。1931年3月3日,传信部正式批准成立主徒会。1931年3月31日,主徒会在宣化代牧区正式成立,“诸宗徒之后”荣福童贞圣母为修会主保。此外,他还建立了一批地区性总修院。到1930年代初,中国的总修院已增加到12处。

1933年,刚恒毅因身体原因辞去驻华代表,并获教宗批准。1935年任教廷传信部次长。1939年促成传信部发令,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祭孔。1941年传信部发令允许教区以本国语言举行弥撒。1946年2月,田耕莘被教宗祝圣为枢机主教,成为中国首位红衣主教,刚恒毅宣读册封状。1952年10月30日,刚恒毅被教宗祝圣为枢机主教。1958年10月17日,刚恒毅枢机安息主怀,享年82岁。

因此深入了解刚恒毅的基督教中国化历程,对于今日教会的发展与借鉴有着重要价值。而《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一书,就为我们详细论述刚恒毅的中国化事工。

本书以首任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1876-1958)在华教务活动(1922-1933)为经,以同时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为纬,在充分利用最新教廷档案的基础上,以多语种文献、多元研究视角为解读进路,综合、立体地勾勒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运动的挑战、问题和阶段性成果。该书在资料掌握上的宏富、研究方法上的新颖和多语种文献的互参比对,不仅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即便在国际学术界也有其不容忽视的贡献。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