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四种心田,你是哪一种呢?

麦田
麦田

众所周知,主耶稣喜欢用比喻来教训人。可是“比喻”一词在主耶稣教训中出现最早的一次(参太13:3),却是在马太福音十三章之中。使徒马太在这里明确提到祂开始用比喻来教训人,并连续搜集了主耶稣所讲的八个比喻,编辑成了第三部耶稣教训集锦。

这八个比喻中有三个讲的较为详细,还穿插了耶稣说明使用比喻的目的,其中撒种比喻是最为详细的一个。主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不仅向众人讲到了种子撒下的四种田地,也对门徒给予了解释并提到了祂讲比喻的目的。那主耶稣所提到的四块田地,代表着哪四种人呢?

第一种地:路旁地

主耶稣在比喻中说:“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太13:4)那什么是路旁的地?这需要我们对当时巴勒斯坦人撒种的方式有所了解。据说,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在撒种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人在田间一面走一面撒。如果当时有风在吹,就不仅使种子撒进田地里面,也可能会使一些种子撒到外面的小道上。

第二种是所谓懒人的撒种方法。就是人把一袋种子放在一匹驴子的背上,在袋角撕开或割开一个洞,让驴子在田间走来走去,种子也就随之散播出来。有的时候驴子还在小路上走,在未曾到达田间以前,有一些种子就已经漏出来了。毫无疑问,那些漏出来及撒在路旁的种子自然就成为了飞鸟的美食,根本不可能会生长出来。

这种撒在路旁的种子指的就是那些虽然听见了神的道,但是却入不了心的那些人。为什么入不了人心呢?即在于人心刚硬无比,也在于那些恶者的搅扰,使人刚听到神的道,就被地方立刻夺了去。(参太13:19)比如出埃及中的法老王,他虽然听见了神的道,但是心里却刚硬无比,不仅不听从神的吩咐,而且还变本加厉的违反神的命令。(参出5:1-9 徒26:24)

第二种地:浅土地

主耶稣说:“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太13:5-6)我们要知道这里面所讲的石头地,并不是充满了石头的土地,而是土浅石头地,即表面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泥土,下面却是石灰石的岩层,这种土地在巴勒斯坦地区极为普遍。

当时的人都知道,这种土地并不能使作物生长起来,虽然会发芽并长得很快,但是由于泥土不深,作物在往下扎根寻找养料和水分的时候,所碰到的却是石头,最终会因为饥渴而死掉,根本经不起外面阳光的照射。

这种撒在浅土地上的种子指的就是神的道稍微入了人心,但还没有生长多少,就被外面的各种因素,如患难、逼迫等所绊倒了。如希律安提帕,他起初非常尊重约翰,也多按照神的道而行,但是却游移不定,最终因为希罗底的缘故而背叛了真道。(参可6:14-29)

第三种地:荆棘地

主耶稣说:“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参太13:7)什么是荆棘地呢?这种土地也被称为欺哄人的土地,因为撒种的人在撒种的时候,看见地面上好像很干净,但却不知道地下遍满野草、蔓藤的松根、种子,当这些撒下去的种子与潜伏在地的杂草一同生长的时候,由于杂草的生命力强于好种子的生命,所以很快就会使好的作物死去。

这种撒在荆棘地里面的种子,指的就是道已经深入了一些人的心,也扎下了根,但由于扎根不深,再加上外在的各种挑战,如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等等(参太13:22),使神的道、爱主的心被挤住了,导致虽然有属灵的生命,但却是奄奄一息,更不能结出美好的果实。如撒非喇和亚拿尼亚夫妻,虽然有心奉献于上帝,但是却因为外在的原因而欺哄了圣灵,导致了生命结束。(参徒5:1-11)

第四种地:好土地

好土地,区别于其它三种土地,它的泥层深厚,纯净并松软,使种子可以深入,获得它的养料,使它的生长不受阻碍,在好土里的种子会结出丰盛的子粒。就如主耶稣所说:“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太13:5-8)事实上就是如此,如一颗张好麦穗会是起初一粒种子的数十倍。

这种撒在好土里面的种子,指的就是神的道已经深了人心的那些人。那些人在听了神的道之后,不仅明白且遵行,自然就会结出更多的果子出来。如吕底亚,她是腓立比教会中最早的一批基督徒之一,她信了主之后,乐意遵行神的话,非常有爱心,接待使徒保罗等人,为腓立比教会的大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又如使徒保罗,他起初逼迫信耶稣的人,但是信了主之后,乐于接受呼召,到世界各地传福音,直接促使了福音的世界化。

以上四种人在教会中都有可能存在,那我们属于哪一种人呢?愿神恩待我们,千万不能成为前面的三种人,定要成为生长在好土地里面的人,可以有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好收成。(参拉5:22)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