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身扎根太行,爱主忠心侍奉——山西省阳城县牛天平牧师专访
牛天平牧师,是山西省阳城县基督教会牧师。曾任山西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晋城市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阳城县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在晋东南地区乃至山西都是颇有名望的一位牧者。
听说牛牧师,是在刚开始接触《福音时报》时,偶然读到有关山西晋城教会乃至阳城教会信息的报道,乡友之谊,倍感亲切。后来又读到阳城县闻名于世的“六福客栈”及“小妇人”艾维德勇敢救助百名孤童的事迹,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于是辗转得到了联系方式,一番近三十分钟的通话, 因着《福音时报》以前曾对他作过报道,他也有曾去编辑部探访的经历,一下拉近了距离,了解了大致情况,于是决定专程前往走访。
10月31日清晨,笔者踏上了前往阳城的旅程,全程高速,一路向东,迎着明媚阳光畅行。
秋末的山川原野,依然展现无穷魅力,群山叠嶂,苍松傲立,层林尽染。金黄的杨树林,火红的枫叶,夹杂遍山野菊花,更有叶子已脱落挂满了小灯笼似的红柿子,梯田上绿油油的麦田不时掠过,令人陶醉之余感叹上帝奇妙的精心创造。
经过两次转车,将近一时许,才到目的地。联系后,少时,牛牧师骑着一辆轻便摩托车匆匆赶来。
他身材魁梧,霜染白发,脸上的皱纹镌刻着岁月沧桑。精神矍铄,根本不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睿智的眼神焕发光彩。一开口标准的普通话,使难以听懂当地方言的我顿时释然。
静坐书房,整洁有序、排列整齐的书籍散发悠悠书香,老人讲起了信仰及服侍主的经历。
(一)三代信主家庭传承
牛牧师原籍是河南林州市(原林县)人,到他这辈已经是三代信主。最早是奶奶开始信,当时是清末民初,遭遇大旱。家中七口人,仅靠年仅十四五岁的父亲一人劳作,和家中六个小脚女人给村里有钱人家缝补浆洗,也难以糊口。恰逢外国传教士赈灾放粮,凡信耶稣者一人一天发放一升大米。为了活命,就这样奶奶带着全家信主。凭着父亲的勤劳和奶奶、姑姑们的帮助,太平的年代里,生活还能维持。
父亲十七岁那年,租地种了4亩西瓜,挣了不少钱。伯父擅长搞建筑,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年都到外地打工,做包工头。这一年,他在洛阳为直系军阀吴佩孚修筑营盘。工程完工,满以为工钱能到手,就写信让父亲在家乡大兴土木,建两座院落,准备春节回家兄弟二人各自成亲。到了腊月伯父回家后,兄弟俩在各自的新房子内举行婚礼,一家人其乐融融,只字没提钱的事。大年已过,伯父带着妻子要回山西,临走时,奶奶一再追问才说了实话,原来吴佩孚军队被张作霖打败,接收了营盘,恰逢发洪水工程被毁,工钱也就“打了水漂”。
建房债台高筑,父亲无奈,又租种有钱人的40亩地,栽种西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但是,一场连绵阴雨持续四十天,西瓜全部烂在地里。雪上加霜债主逼门,最终把所有房产全部“净产”(全部财产抵顶债主)。人生遭遇最大危机,父亲信靠了耶稣。后来神带领父母来到阳城落户,土改后分到了土地和房屋。他并不知道父亲信主,后来文革时父亲住进“学习班”,让他代写检查(父亲不识字),这才知道父亲信耶稣。无知的他曾烧过父亲的圣经,看到父亲脸上流淌热泪,谁想到日后他会蒙神拣选成为神所使用的仆人,神的爱实在奇妙无比。
(二)蒙主拣选认识真神
他蒙神拣选也有特殊的经历,后来在第二期金陵神学院神学函授招生简章的“蒙召经历”中,他曾填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以前他曾是一个无神论者,1961年因当时形势学校解散,肄业回家,参加工作后在县建安公司上班。他天资聪颖,心灵手巧,单位领导非常赏识,让他担任营业会计,“四清”运动中财务人员成为重点对象,运动结束后,再也不愿从事这项工作的他,就转行从事技术工作。
文革后期,有一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岳父是南下干部,曾在省政府工作,晚年回老家阳城县养老。他也随迁,回到县里来到了他的单位工作。这位大学生立志要为县里设计十大结构不同的工程,尚未完就死了。原因是他岳父批了三分地建房,就在放线那天,牛弟兄和单位的一位老技师去看他放线,这个技师喜好阴阳风水,见他钉橛子,就连说不好,预言轻则患病,重则小命不保,后来没多久这个技术人员就去世了。这件事引发了牛弟兄的好奇,是迷信?是巧合?还是其他?冥冥之中是否有神?(后来信主后才明白,原来邪灵也大有能力)。牛弟兄特别喜欢看书,经常出差在外,他就买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书去读,谁知读不进去,对于神是否存在,还是“一头雾水”。
1983年,他和单位两位同事前往上海等地出差,考察刚刚改革开放后的家具市场。一走就是二十多天,回家时又遇提前四天购票。当时家中母亲七十多岁,姑娘只有四岁,爱人还在沁水县工作,家中无人照料,归心似箭,无奈没有车票,只好先购买到天津的车票。他有个表姐叫纪金光,是解放前教会神学院毕业的老神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天津教会服侍。当时已七十四岁,患糖尿病二十五年,但神医治了她。这次见面拉家常仅有四十分钟,但表姐和他谈福音就用了三个半小时,使他豁然开朗,原来真有一位真神,深爱着每个罪人,甚至甘愿为人舍命流血,使他深为感动,愿意接受耶稣为生命的救主。临行时,表姐忍痛割爱(因为她的所有《圣经》和神学资料都被红卫兵给烧掉了,只留下了一本《新约附诗篇》),把当时全国两会刚从香港圣经公会印刷的,第一批发给教牧人员的《新旧约全书》和两本《天风》合订本赠送给他,如获至宝,他仔细阅读,心中得到了极大满足。
(三)忠心爱主美好脚踪
回到阳城,他坚持认真阅读。有个邻居名叫张爱琴。丈夫早年去世后,家里“闹鬼”就不能住,晚上到处乱响,还有绿荧荧的“鬼火”,吓得睡不着觉。不敢在家住了,她去到邻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她的闺蜜)家里睡的非常好。后来嫁了个河南人,去婆家后,信了主还受了洗。回来后开始传福音,当时传了7个老太太,都不识字。
一天他来到牛弟兄家,见桌子上有一本《圣经》,就说:“兄弟,你也信耶稣,以后给我们读圣经吧。”于是隔几天他们聚集在一起,由牛弟兄为他们读一段圣经,也教她们唱诗赞美神,大家心里十分满足,也使他大得造就,神的话真是带着能力,能使人有智慧。
后来他在《天风》杂志上看到全国两会在南京大锏银巷经销圣经的启事,于是写信要求购买十本。后来接到回信,圣经非常紧缺,只能售给两本,还要付邮寄费,但大家非常开心。圣经寄回以后,大家视同珍宝,每次礼拜,认真诵读,完了又细心存放好。
八十年代后期,信主的人多了,乡下也建起了聚会点,在信徒家里有诸多不便,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来找他,就得一一处理解决。1989年,信徒发展到140名,工行有位叫秦汉玉的股长(其父解放前就是晋城教会长老),见信徒越来越多,和他一起协商致函县委统战部要求申请成立县基督教两会。1990年又写申请;1993年12月17日,县政府批准成立阳城县基督教小组;牛弟兄于1996年省基督教两会在长治市李村沟教会举办的圣经培训班上,被按立为长老;1997年,县政府又批准成立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县基督教协会。在全县基督教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县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三自爱国委员会下设爱心发扬、侍奉工作、内外联络三个小组;协会下设宣教牧养、圣书供应,农村工作三个小组,县两会直管财务工作组。共七个小组。
对于教会工作,他胸怀使命,心存异象,寻求神的旨意,全身心投入,尽心竭力做好各项圣工事工,顶风冒雨奔跑在福传道路上。先后组建了城关聚会点、白桑聚会点、尹庄聚会点、演礼聚会点、陕庄聚会点、固隆聚会点、贾寨聚会点、芹池聚会点、柴圪垯聚会点、河北聚会点、次营聚会点11个。在教会建设中,他根据圣经教训,严格建章立制,实行民主管理,使教会发展走上了正轨。
教会发展也非一帆风顺,一度时期,“东方闪电”邪教搅扰,一夜之间,一个堂点100多人就被拉跑。他迅速赶到聚会点,根据圣经据理力争“舌战群儒”,最终通过争战,邪教以失败告终,挽回大部分误入歧途的迷羊。与他同去的姊妹心里非常担心,面对这么多的诘难,真不知该怎么应对。但牛弟兄靠着主的能力,用圣经上的话完全得胜。这也促使他下决心,一定要在真道上造就自己。此后更如饥似渴地研读圣经,不住祷告,参加了金陵协和神学院首第二期神学函授培训,促使自己明白真理。他的属灵装备,为以后更为宽广的侍奉平台奠定了基础。后来还经历了“分裂”风波,但神奇妙带领保守,最终走上了合一。经历风雨,使他的属灵生命得以不断成长。
2007年他被省两会按立为教师,2010年荣升为牧师。又先后筹备成立晋城市基督教两会,当选为主席、会长;山西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阳城县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并连任多届。还担任晋城市第三届人大代表、阳城县七、八届政协委员、九至十四届政协常委。身上的职务多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如同保罗“不敢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完全谦卑顺服,以务实求真的作风尽心履职,在教会各级会议上,他根据圣经明确事工牧养方向,指导教会健康发展;参政议政的平台上,他建言献策,提出落实宗教政策的意见建议;经常深入各基层堂点,解经释道,传扬福音,忙碌的脚步从不停歇。
(四)同心合意建造圣殿
据《阳城县志》载,“阳城县基督教始于1905年,英国人罗森和夫人詹妮.罗森最初来此传教,在东关行后巷购买一个小四合院设立礼拜堂。马永顺、卢小旦首先信主,发展教徒91人;1930年格拉迪斯·艾维德来到阳城办教,隶属于泽州总教堂,先后称“自立会”、“基督自立会”、“神召会”。1933年,有教徒172人,次年降为150人。1938年日军侵入阳城,艾教士离开阳城。1944年有教徒127人。阳城县解放后,基督教活动停止,行后巷的教产也由于无人管理,而成为“无主产业”,土改时分给了东关村的百姓。
改革开放以来,阳城县教会一直没有教堂,乡下各聚会点都是和所在地村委会协商,由村委会提供闲置房屋中聚会。城关教会在“县基督教小组”成立后,先后在阳城饭店四楼,后来又到阳城城关粮站二楼租房聚会,拥挤不堪,上下不便,安全隐患较多。牛牧师心急如焚,多次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多次前往相关部门积极向各级反映呼吁,连续23年的不懈坚持,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省、市、县宗教部门审批,在坪头村特批十亩坡边地,经过多方筹备协调,终于办完了用地所有手续,终于在2017年6月4日奠基,7月12日开工兴建。
采访结束,牛牧师骑摩托带我来到教堂建设工地实地查看。一路西行到了西郊,两条公路交汇的地方,背依丘陵,一幢座西朝东四层教堂巍然耸立,新颖别致的哥德式尖顶十字架高耸楼顶,不锈钢扶手护卫的大理石台阶层层上升,令人联想起诗篇里的上行之诗;上尖下方的窗玻璃中间框梁自下而上,好似人神之间的相交。教堂后边还建起了三层楼房。
教会的孟彩花、王宝贵两位长老已迎候多时。牛牧师和他们带我逐一参观介绍。在已基本竣工的教堂门厅里,城关教会的两位女负责同工正俯伏在地,精心擦拭着地板砖。进入礼拜堂,崭新的木椅排列整齐,正中鲜红的十字架镶着金边,格外引人瞩目,牛牧师介绍说,这个十字架采取了镂空工艺,不管天气阴晴,即使关了灯,也能看见十字架的光芒。同工宿舍、团契活动室、办公室等等,他们一一介绍着,如数家珍,可见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作为残疾人的我,尤其关心教堂的无障碍建设,牧师说,早就有考虑设计,将来依着北边山势坡道修一个天桥过道,直通礼拜堂,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出入。在牧师办公室,阳城县基督教会分布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基层教会场所的分布,传教士和历代神仆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宝贵福音已在阳城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教堂总建筑面积3700余平米,购置土地110万元,建设资金已达1100万元,如此浩大的工程如何建成?牛牧师说,完全是弟兄姊妹的爱心奉献,为建设教堂,2017年县两会确定工作目标为“建殿奉献年”,主题是“外建教堂,内建灵宫”,不断福传,祷告团队协力祈求,神所预备的奉献款和物资源源不断,有十元二十元,也有两千一万的,神预备的丰富超过所求所想,谈及这些,牧者们心里都满了感恩,工程将在年底全部竣工。计划明年献堂,愿神祝福他们手所做的工,也愿他们手所做的工蒙神坚立。阿门!
(五)心系“客栈”寻访遗迹
使阳城县这个太行山南麓山区小县闻名于世的是创办于三十年代的“六福客栈”。1905年受英国传教士施密特派遣,英国传教士罗森及妻子珍妮·罗斯,来阳城传教,住在东关传教后来丈夫去世,妻子留在阳城。1930年年轻的女传教士格拉斯蒂·艾维德也到了阳城一块服侍传教。在东关行后巷开了一所“骡马大店”,当时并没有名字。(1958年美国好莱坞拍电影时,起名为“六福客栈”。后来“八福客栈”缘由是缘于《圣经》。大约2002年四川有3位作家来阳城,找见牛牧师想写一本关于艾维德的书。他们问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起名为“六福客栈”,牛牧师说不知道。据推测,如果说要是信主的人写,他可能就要起一个“八福客栈”,因为圣经里耶稣登山宝训所教导的是“八福”)。开这个“骡马大店”的目的,是用教会微薄的奉献收入用于弥补日常开支,后收养孤儿,配合县政府开展了“妇女解放天足”;抗日战争后,为躲避日军追杀保护孤儿,“小妇人”艾维德率领他们收养的83人翻太行山过黄河,扒上运煤火车,辗转西安,最后安全送至宋美龄夫人创办的扶风孤儿院,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1958年美国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影片《六福客栈》,曾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此后许多国际友人专程前来阳城探访,写成了不少专著。
牛牧师对涉及基督教的这段历史十分关注,多次前往实地察看,访问了当时的老信徒,并在多次人大、政协会议上提出保护开发相关建议,多次陪同国际友人及教会相关人士一起参观考察。经过多年研究,他得出的结论:传说的100名孤儿并不属实,实际是七八十名,另外有些并非孤儿,而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免费上学,才把孩子的送到孤儿院。2012年5月他和晋城市林云女士驱车500公里沿着当年艾维德率孤儿走过的足迹重走了一遍,走访了当年的相关人士,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后来林云女士写成了《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栈》一书,书内收录了他的一些图片及资料。他们多次呼吁反映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当地已成立了相关旅游开发机构,重新修缮已提上日程。完成后将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打卡地”。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位于东关城墙外,穿过一条一米多的窄巷,眼前一座古老的宅院,“六福客栈”牌匾赫然悬挂门前。不料时间太晚大门紧锁,门前斑驳的砖墙上毛笔书写隶书字体“旧耶稣堂院、行后巷6号”还十分醒目,牛牧师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当年的原貌,遗憾的是没有资料书籍。当晚我又辗转奔跑到县新华书店,如愿购到了林云女士所写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了却夙愿。
(六)余热生辉殚精竭虑
与牛牧师通话时,他坦言由于年已七十多岁,他多次提出要从担任的各级两会领导职位退下,但相关部门多次恳切挽留,最终近二年才完全退下。但是退下来了后,他仍旧牵挂着市、县教会的圣工事工,恳切代祷,做好福传和接待探访工作。在他的书房里,大量的政策法规及属灵书籍,他仍不断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尤其令我感兴趣的事,一摞摞整齐的的档案,和摆放有序的三十多个工作笔记本,以及电脑里大量的文字图片井然有序,据他说这是退下来以后他把所有堆积如山的资料全部归置有序,按照档案管理和规范,扎制成册,有目录有页码,初始各种手写的资料,都粘贴整齐。教会大小会议资料、甚至连代表会议的选票都保存完整,他说省宗教部门领导视察时曾给与高度评价;打开电脑,我看见他正在编写的《阳城县基督教志》,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已撰写近三万余字,这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教堂查看时,他不时与教牧人员和工程相关人员交流,提出一些建议。
初次接触,从素不相识到成为挚友,主的爱拉近了距离,敬意油然而生,这是一位可敬的牧长,他把所有的心思意念都献给了所爱的教会,正如他的微信昵称“牛爱主”,忠心爱主,热心侍奉,心中有爱,眼中有泪,心怀使命,使我想起诗篇92篇提到栽于耶和华的殿中的青橄榄树,发旺在我们神的院里,年老仍结果不止,要满了汁浆而发青。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竭力为主忠心侍奉的牧者。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