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读本》编写完成
“从中国教会的现实出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典阐释,这既需要对基督教经典有深入研究,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掌握,真正做到基督教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通。”
日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读本》编写完成。10月1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山东省基督教两会承办的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研讨会上,编写组负责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教授张祎娜作上述表示。
“历史上,各大宗教成功的中国化根本上有赖于经典阐释的中国化。”张祎娜认为,各大宗教努力通过经典阐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贯通融合,实现深层次的中国化。
比如,康僧会在他的《六度集经》中,用佛教的菩萨行发挥儒家的“仁道”说,把孟子的“仁道”作为“三界上宝”,阐明“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的观点,为佛教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立足奠定了基石。
慧远把佛经与儒典相结合,新解教义,将佛教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轨道。佛教经典阐释中国化使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伊斯兰教学者大力倡导“伊儒会通”,将伊斯兰教的“五功”阐释为儒家的“五常”。天主教也不例外,利玛窦把天主教的“爱”阐释为儒教的“仁爱”,这种贯通天主教教义与儒家传统的文化自觉成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和理论依据。
“经典阐释要体现新时代基督教应有的中国精神,既根植于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融会在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张祎娜介绍了该读本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利玛窦、徐光启等积极搭建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利玛窦研究《诗经》《尚书》《中庸》《易经》等中华古典文献,用中国文化术语论证儒耶有共通之处。徐光启深知西方宗教观与中国宗教观的差异,因此坚持殊途同归的原则,主张中西文化的互鉴互融。这些内容在该读本中都有体现。
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基督教教义教规进行新的阐释,使之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使之符合现代中国的要求,真正做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
《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读本》自2019年开始编写。编写过程中,集结了教界、学界相关专家作者,听取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地方基督教两会、神学院校的意见,山东神学院教师团队也参与了读本的编写和修订。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基督教全国两会、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相关负责人,金陵协和神学院、山东神学院、中南神学院的教师,围绕该主题,深入交流研讨做好教义教规阐释这篇大文章,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夯实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莎说,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清晰地表明,要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必然要遵循中国化方向这一规律。而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神学思想中国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编写该读本,旨在尝试和探索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贯通,引导基督教不断增强与当代中国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说,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基督教经典进行阐释,是推动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读本》的编写推进了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原标题:做好教义教规阐释这篇大文章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基督教经典中国化阐释读本》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