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教会>正文>

陈荣超牧师“门徒观”轻谈系列第一讲:基础

耶稣呼召门徒
耶稣呼召门徒

陈荣超牧师,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曾任美国加州三藩巿湾区宣道会湾东堂主任牧师40年(1978-2018)。2007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客座教授,专注于教会牧养与神学教育研究,服侍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地区教会。

关于牧养研究,有三个方针,1、研究需要批判处理——不再是技巧,乃专于牧养的短处和问题,寻找方向,得以突破;2、牧会挑战大,作门徒的问题是最难掌握的问题;3、本系列专于有关“作门徒”的问题来“谈牧养”的事情。

作门徒这个话题不容易谈,因为没有单一的标准,很多讲座培训在这个主题上谈的不痛不痒,解释五花八门。书店、神学院图书馆布满了“作门徒”相关的比如大使命、门徒、培训坊和跟随耶稣的资料。但没有标准,形成了一种混淆的状态。

这个系列是交谈,郑重但不刻板,自由发挥不拘谨,轻重交叉进行分享。我将带出“门徒观”,不是讲技术,而是包含了思维和观点,希望有三点效果:返璞归真——找到作门徒的根源,听众有焕然更新的态度,并透过不同观点和角度对作门徒恢复热心。

2017年,我开了一个新的课程——作门徒的转化。过去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牧会的问题,认为在“作门徒”这个点上需要多一些研究,之后我写了一个文章发表在“神学院通讯”上,主题为“作门徒的混淆”。这混淆来自哪里呢?单单观察过去十年、二十年教会发展陷入瓶颈的境况,就可以发现问题。比如,美国教会从2007-2019年,信徒人数不断下降;韩国教会在二战后发展迅速,增长率较高,但过去十年出现平缓趋势;中国教会也出现了此类现象,在2018年基督宗教论坛上,与会专家发表了关于基督教当前状况的调研成果,其中几位学者认为基督教在经过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期之后,现在几乎停滞甚至负增长。对此,不少基督徒持封闭和排斥的态度。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以为荣光仍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认为,教会与他们的生活相脱节,由此衍生出两个牧养问题:1、80/20,即每一个教会的事情都是由20%的人力和物资来支撑,其余的80%没有任何贡献;2、名不符实,即不少人在名义上或者基督教传统中认为自己是信徒,但没有真实的以基督为基础的个人信仰承诺。(根据洛桑宣言)

这就形成了今天教会人数下滑的状况,对此,我认为在“作门徒”这个基础上产生了混淆。由此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