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爱你的邻舍——教会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悦读(八):教会参与社区建立、营造的利弊、危机与转机

服务老人
服务老人

作者谈到,社区的建立/营造,不但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面对全球化系统不断扩展的情形下,协助个人及家庭建立身份及归属感的途径。而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功能社区”,在人群中使人彼此和睦,建立群体,也是天国使命的一部分。

教会在参与建立/营造小区的过程中,有利弊,也有危机和转机。有利条件是,教会作为慈善及助人团体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教会主动去协助市民解决困难,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教会作为宗教团体,比较纯粹和超然,不会给人为了争取世俗利益而服务人群的印象。教会可以提供地方、人力资源,有组织工作经验,教会的专职人员具有献身精神,这有利于推动社区性工作。

但同时,教会开展社区工作也有不利因素,比如不同宗教的障碍,会被误解为是为了吸引人信教,资源也变得紧张,教会不习惯或不愿与非信徒合作,不愿意开放礼拜堂供外人使用,以及不习惯面对争议等。对此,教会需要衡量自己的处境和情况,再来决定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社区工作。

在作者看来,教会参与建立/营造社区的最大危机,是信徒对于是否及如何参与社区工作没有共识,从而引起内部争议,甚至分裂。一个本身不能打破隔阂、促进合一的教会,也不能促进一个打破隔阂、团结合作的社区。另一方面,教会要时常反省参与的信仰基础,并总结经验,否则容易陷入迷失方向、失去教会身份的危机中。

若教会能在分裂和迷失方向的危机,与社区其它人士和团体合作的危机中坚持下来,继续实践天国的使命,则会带来教会更同心、更有异象、更丰富的信仰经验,更能跟随主的脚踪行,这时危机会成为转机,祝福了教会的信徒和整个教会,也成为社区的祝福。

作者分析了教会参与社区工作的利弊、危机和转机,这让我想到了大陆教会的状况。国内教会的处境估计更复杂一些,虽然有公开的教堂,但活动一般是在堂内进行,若要参与其它社区活动,需要申请,或者与其它社会组织合作,并且不能带有任何传教行为,这样才能正常进行。而公开的教堂因为人数较多,堂委成员有限,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教会内的事工上,很少有精力能够去关注社区和社会;而且,教会的资源主要都用在事工上,比如建堂和培训等,如果要在社区的事务上花费资源,可能会存在不同意见、从而引发争议,这不利于合一。因此,虽然教会有人力资源、也有场地,但对于要不要开展社区工作、谁来开展等还处在理论讨论的阶段,无法上升到如何开展的阶段。如果是小型教会,可能会灵活很多,但他们的合法性如果存在问题,那基本上就很难开展社区工作,会容易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总之,在国内,教会或者说宗教组织都是相对敏感的存在,开展社会活动需要特别谨慎,好多教会在利弊权衡之下,为了不惹麻烦,干脆就不考虑了,只想着把教会内的事工做好便可以了。

国内教会的信徒开展社会服务,也是带着强烈的传福音的意图去做的,难免会带上“功利性”的色彩。虽然我们带着急切的爱心,想要对方信主,但在福音接受上需要自由意志和尊重,不能太急切,否则会给人留下负面印象。比较好的方式是,我们只是带着爱心去做,若有人问起我们如此行和盼望的缘由,那可以开始见证福音,若对方愿意接受,那是极好;如果不愿意,那可能时候不到,我们带着坦然的心撒种便是,或许会在别处被收割呢。而且,这种爱也不只是面向信徒和可爱之人的,需要超越界限,尤其是信仰的束缚。我们也可以为非信徒甚至是其它宗教信仰的人群提供服务,需要互相尊重,否则我们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别人又如何能有机会听到福音呢?

就教会宣教历史来看,存在着传福音还是社会关怀的争论。此前,宣教士到一个地方,一般都是只传福音,带领人信耶稣,得到救恩,这就是核心目标。后来,宣教开始转向,从关怀个体灵魂开始向关怀当地社会转变。不过,也有较为温和的声音,比如,福音派阵营于1974年发表的《洛桑信约》就承认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并强调教会的基本使命是传福音,教会应该与世俗意识形态保持距离。

但其实,并非是传福音们一开始就带着神学意识到禾场开始工作。而是到了一个新的处境里,发现那里的人对于福音的接受存在障碍,他们自身的文化很强烈,比如来华传教士就遇到这个问题,中国人无法接受一位洋人信奉的上帝,而更习惯敬拜祖先和民间宗教里的神。为了让人接受福音,传教士们看到当地人食不果腹,看不起病,文化素质也不高,就开展了医疗和教育,希望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状况。为此,这些人渐渐对教会有了好感,开始成为基督徒。看到人饿了,就给他吃;病了,就为他医治,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文关怀;我们不能只注重人的灵魂而轻视其肉体的需要,需要整全的福音。当然,灵魂的得救至关重要,教会不能丢失传福音、救人灵魂的核心使命,否则跟一般的社会组织无异。耶稣基督用宝血赎回罪人,成为教会,这是他的牺牲,教会始终以此为核心和使命,是不能丢失的。个人认为,传福音和社会服务不能对立起来,要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而应该相辅相成,这是一种全人关怀,我们既提供关乎灵魂的救恩,也关心人的身体和其它方面的教育,使人成为一个健康的、美好的人。

在目前的处境下,教会开展社区工作是不易的,可能更实际的方法是蓄势待发,先在理论上下功夫,思考符合所在处境的神学。并且培养各样人才,除了讲道人,也积累其他专业的,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做光做盐。传福音需要方法,不是拉一个人过来就告诉他们要信耶稣。时代在改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传讲不变的福音。教会社区服务,不仅仅是理念,也需要对所在社区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也需要同工们一起讨论,形成合理的方案才能开展,这些都需要思考,也可以多多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