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援助绵竹灾后重建:爱心无限 希望无限
近日,爱德基金会及海外合作机构代表,前往爱德基金会四川灾后重建项目区考察灾后重建工作。
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爱德基金会作为一家长期关注灾后重建工作的民间团体,立即行动起来,汇聚各方爱心,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爱德基金会在地震发生半个小时后就开始启动应急预案,并于当天向灾区派遣员工,迅速在灾区成立救灾项目现场办公室,成为国内最早开展灾情评估和紧急援助的民间机构。在了解灾区需求信息后,当晚即决定先期动用200万元资金开展紧急援助工作,并于第二天正式开始实施。
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底,爱德基金会向灾区先后发放品种繁多的大量救灾物资。紧急援助项目覆盖北川、汶川、什邡、绵竹、茂县、彭州、青川、都江堰、游仙、涪城、文县、略阳、宁强等13个重灾区县,受益人数达十万。这些紧急援助物资满足了部分受灾群众在食物、饮水、临时居住等方面的临时需求,缓解了燃眉之急。紧急救援告一段落之后,根据受灾群众需求的变化,爱德基金会于2008年7月适时转入灾后重建援助工作。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爱德基金会结合实际,确定绵竹市广济镇卧云村为主要项目点,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同时,爱德基金会汶川地震重建办公室在卧云村挂牌成立,由此掀开了卧云村及其周边地区灾后重建行动的新篇章。据省政协常委、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介绍,一年来,在江苏7600万人民倾力帮助绵竹进行灾后重建的大背景下,爱德基金会援助总金额已超过5000万元。金秋十月,当我们再次踏上这块曾经饱受磨难的土地,所到之处看到的是灾后重建的新气象,感受到的是爱的力量给这里注入的新的无限希望。
看点一:复课行动。爱德基金会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灾后学校正常运转不仅需要校舍,也需要基本的办公、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但是设备受到的关注远远低于校舍,很多学校在活动板房中复课之后,却由于各种设备短缺而无法正常运转。因此,爱德基金会计划向灾区部分学校提供复印机、打印机、幼儿玩具等设备和学生铁床、热水器等生活用品。到目前为止,爱德基金会已向绵竹市四所学校提供了办公设备、实验器材、乐器、幼儿活动设施等。“衷心感谢爱德基金会对汉旺学校的无私援助”,是一幅挂在汉旺学校板房前的红色条幅。
简简单单十几个字的背后凝聚了无限爱心。电教室内整齐有序地放置着三十套由爱德基金会捐赠的液晶电脑和电脑桌椅。孩子们有的在画画,有的练习汉字输入。考察团的到来,让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校领导满怀深情地对爱德基金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合作伙伴的爱心资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在未来的日子有更多的人来帮助这些幸存的孩子们,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完成读书的梦想,快乐幸福地成长。临别之际,孩子们合唱了一首《感恩的心》,还是那熟悉的歌词,还是那不变的旋律,不一样的是心境。时隔一年余,孩子们的脸上,乌云正渐渐散去……
看点二:系列援助计划。一是爱心粮仓计划。在地震重灾农村社区,90%以上的民房完全倒塌。随着收获季节的来临,粮食储存成为村民的一大难题。爱德基金会自2008年8月首次为卧云村提供了964个粮仓以来,实用性很强的爱心粮仓计划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已向四川三县六乡镇的村民提供了15647个爱心粮仓,解决了粮食储存的大问题。
二是冬衣计划。爱德基金会于2008年10月底开始筹备冬衣计划。为帮助灾区群众制作合身、美观、质量优良的冬衣,从尺码统计、设计打样、联系厂家制作、到最后发放,爱德基金会都认真详细地征求受助人的意见和建议。冬衣计划共制作冬衣12001套,包括棉衣、棉裤和鞋子,及时发放给绵竹及其它灾区的1.2万名受灾群众。
三是生产计划。在农村,受灾群众的口粮依赖于耕地收成,而地震导致的大量额外开支,使他们在购置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时遭遇困难。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爱德基金会在帮助项目社区恢复生产时开展了有机肥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在与村民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爱德基金会购置了210吨有机肥料,1630斤玉米种子,分别发放到1127户村民手中,并为他们提供了生产技能培训。四是饮水恢复计划。地震使得灾区饮水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水塔倒塌、水管破裂、水井开裂或被流沙淤积,受灾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爱德基金会先后启动彭州、绵竹等地的饮水恢复计划,目前已完成8处饮水工程建设,另有5处正在设计、施工中。五是残障康复计划。汶川地震导致了数十万人受伤。为帮助重伤人员尽快康复,爱德基金会与专业机构合作,2008年9月就向绵竹市派出由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志愿活动,在绵竹为200余名伤员提供康复服务,并为当地培训基层康复服务人员,同时还向伤员发放轮椅、拐杖等物资。2009年3月起,爱德基金会又与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合作,为10名来自四川及重灾区的康复医疗工作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看点三:民房重建。爱德基金会先后数次邀请香港和内地的建筑设计专家赴绵竹进行实地考察,为村民代表提供民房建设质量监督培训。在爱德基金会的协调下,村民们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寻找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统一进行材料和建筑质量跟踪。目前,共援建民房986户,其中卧云村的960户民房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在卧云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参观走访了几位村民的家,听他们和爱德基金会重建项目工作人员共同介绍爱心粮仓项目、民房重建项目、有机肥项目等。看着一座座新砌起的房屋,看着左邻右里孩子们欢快玩耍的场景,外国友人们纷纷拿起相机,捕捉着这些最真实、最自然的画面。
看点四:社区组织建设。为确保重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爱德基金会协助下,卧云村灾后重建委员会在2008年9月通过村民选举成立。灾后重建委员会包括15名女性村民和20名男性村民,他们将直接参与重建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策划、决策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村民对重建过程的直接管理。
看点五:社区精神和文化建设。为尽快恢复卧云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完善社区功能,一年来爱德基金会以各种传统节日为依托,在项目点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中秋晚会、春联创作大赛、歌咏比赛、家庭游戏大赛和元宵晚会。每次活动所有节目全部由村民自己编导、自己演出,春联作品也由村民们自己创作。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系列活动的共同策划和共同参与,社区凝聚力进一步加强,村民之间、小组之间、家庭内部之间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氛围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扬和提升。
三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绵竹之行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大家对灾区人民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爱德基金会在灾后重建中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相信在爱心的沐浴下,绵竹的明天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