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组人数不增反减的探究思考与应对
引言
前几日小组聚会的时候,我们组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会的一些小组,在人数上为何不增反减呢?这个现象笔者也观察到了。一个是笔者每周都去牧养的小组,另一个是偶然去分享圣经的小组。这两个小组都出现了类似问题。
笔者每周牧养的小组成员基本上都是慕道友,有的人连教堂都没去过。他们来这边的小组聚会,起初是为了“买人的情面”,后来在聚会过程中有所收获,便想要对基督教信仰有更多的了解。不过,最近有几位弟兄却相继远离了。一位中年弟兄一直都在外地跑业务,每次到聚会的时间都说人在外地。不知道是真的在外地,还是找借口不愿意来,总之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来了。
还有一位青年弟兄也不来了。这位弟兄倒不是因为出差,而是由于心烦。他也没说以后就不来了,只说这段时间暂时不来。此外,还有两位弟兄已经连续两次请假,请假的理由是加班,人走不开。
这是小组长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聚会人数的不增反减对我们是一种打击,让我们觉得这么多的付出并未得到相应的收获。虽然为主做工的人不应该患得患失,也不当只看表象,但小组人数的持续性减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显示我们的牧养工作存在着漏洞或破口。
一、原因分析
上述提到所牧养的小组聚会的人数不增反减时已经提到了一些原因,现在进一步来分析。平心而论,小组的聚会人数减少也有客观的因素在里面。
笔者偶尔去牧养的那个小组的聚会人数也有减少。因为那个小组里的三位弟兄搬了家,离开聚会点有至少半个小时的车程,再加上其中两位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也难以抽身,故此他们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来聚会了。
遇到这样的客观原因,我们也只能认了,但聚会人数的减少并不都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主观的因素是根源。所谓“主观的因素”就是指除去客观因素之外的人为因素,运用在小组聚会中是指,在完全可以克服某些困难的情况下却选择请假。
这个选择完全是他主观方面的意愿,而非客观使然。不过,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不都是组员造成的,对于牧养的人及小组长来说肯定也是存在不足之处的。事实上,这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笔者想结合自己牧养的小组具体分析。
在信息分享方面没有着重强调悔改及悔改的重要性。笔者首先省察的是所分享的信息。因为是慕道友,笔者一直都迁就他们的光景,尽量分享一些他们所能理解的信息,比如科学与信仰之类的主题。当笔者分享这类信息的时候,弟兄们还是很喜欢听的,并且也时常展开热烈的讨论,然而到了后来,笔者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苗头。
个别慕道友、甚至连组长本人出现了许多疑惑,他们问的问题越来越多,分享也时常被他们打断。本来,有问题是件好事,但有的组员在提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在“请教”,而是“诘难”。他们以提问题为名义,实质却是表达对圣经真理的不信。
笔者对于这个现象感到不安,因为“诘难的”、“不信的”、“非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多,以至于整个的属灵氛围遭到了破坏。昨晚,当组长提出为何小组聚会的人数不增反减的问题时,笔者建议组员们以后不要再热衷于那些跟经文、跟个人敬虔无关的内容,却要将重点转向生命之道,注重悔改得生命这个方向。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上帝赐予更多的恩典,使我每一次都能以“悔改得生命”为主题进行分享,另一方面组员们更需要上帝赐予一颗受教的心,能对这样的信息有所回应。昨晚笔者分享了“亚伯拉罕的信心之旅”,从中提到了“信心的考验”问题。组员们都表示很有收获。不过,笔者发现,他们就着这个主题只谈论了五分钟,就又开始去讨论那些跟经文无关,跟讲员分享的信息无关的内容,并且一旦涉及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语,就没有休止了。
还有就是因为组长本身比较忙,所以探访也做的不到位。也有组长反映的一个原因。他说,有弟兄之所以不来聚会,是因为觉得事情太多了。那位弟兄是做销售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因为他同时参加了两个小组,除了要在一周内抽出两个晚上聚会,并且还要在两个小组的群里面读经打卡。由于那位弟兄还未悔改重生,故此这些活动反倒成了他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二、应对的方案
至于应对的方案。组长有一个计划,就是在下个月的月初将所有登记在本组里的组员召集在一起,找个地方一起聚餐,然后让每个组员谈谈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组长的意思是,组员们频繁请假是一个讯号,表示他们已经有点厌烦这样的聚会。但他们究竟在什么事上有消极的想法,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等将他们召集在了一起,分享的时候,才能确实地知道。
从这件事上,笔者看到小组事工的发展不能用一套死的规则,而要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将组员引导到上帝面前,让他们能借着这样的聚会悔改得生命;另一方面也不要一下子给他们有太多的要求,而要按着他们的力量慢慢前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