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理想的学习成绩从何而来?

引言

如果有人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大概不少人都会说“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吧。做父母的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结。

追求成功或卓越是社会的大势所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谁又会甘愿落后于别人呢?即便是穷人,为了孩子的前途,也要砸锅卖铁,供他们上学。 

“读书”仍是人们在当前社会谋求出路的必经之途。虽然我们也知道在学习成绩不佳甚至中途辍学的人中,也不乏存在着诸多的成功人士。但我们会说,那是特例。如果没有名牌大学的背景,没有习得过硬的本领,想要在这个社会有光明的前途,实在不易! 

这种“赢在起点”的竞争心理,使大部分的家长都将儿女的学习放在了无比重要的位置上。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忙活了,就开始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地进入学前教育,恨不得将他培养成神童,然后连续跳级,考上中科大的少年班。 

对于基督徒来说,也有这种类似的心理。为了让孩子不落在别人后面,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将他们的休息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只要能开发他们智力、锻炼他们能力的,都会一股脑地报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显忽略了孩子们属灵层面的需要,以至于他们离开上帝越来越远。 

作为基督徒,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成长呢?我们所期待的成功又是什么呢?在我们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途吗?那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只跟他们努力学习做作业有关吗? 

一、“学习”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哪里?

作为父母,除了看重儿女的学习,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的学习必然需要持久的动力,而那个动力在哪里呢?孩子们所需要的学习动力将从哪里来获得呢? 

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却学习得很痛苦,因为他的动力只是父母亲的愿望。只因为父母亲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所以他只得忍受孤独与寂寞,舍弃玩耍的时间,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他是在痛苦中,而非在快乐中学习。一旦考试成绩出现较大的波动,就很容易失去信心。

如果“学习”的“动力”是孩子们的“理想”,那么作为父母就应当帮助孩子去梳理他们的理想,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楚,并能对所要付出的代价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例如,倘若孩子说理想是做外交官, 那么在肯定孩子的理想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询问他们是否清楚做外交官所要具备的素养以及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外交官既是和平的使者,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与高尚的人格,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在学习上往哪个方向努力呢?是不是应当掌握做外交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比如外语、语文、历史、哲学等。

除此之外,作为基督徒,我们亦当将孩子的学习同他们的信仰关联在一起。我么可以问孩子一个问题,你觉得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吗?是为了让别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吗?还是为了报答主的恩典,荣耀上帝的圣名呢?除了“为自己能出人头地”这一目标比较世俗外,其余的目标都有着美好的价值,只是从终极目标来看的话,一定是“荣神益人”这四个字。 

二、“学习”虽然重要,品格的塑造更是不可或缺

一般来说,“学习”比较刻苦、努力的学生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那些特别顶尖的学生却不一定都是书呆子,也许他们在学习上并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拼命,可考试总能得第一。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好的成绩不一定都是“拼出来的”。 

笔者初中时代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学习到十一二点才睡觉,非常用功,也考出了令人羡慕的好成绩。然而当我回想那段经历时却仍然充满了感慨,因为考完后,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忘光了。于是,下一次考试的时候就又要从头复习一遍。这就决定了我只能考出一般的水准,而不可能真正拔尖。 

当时的我只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努力学习,却不是为了真正掌握那些知识,以便成为真才实学之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生,我没有学做真人,所以即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仍然无益于自己人格的发展。 

笔者的意思是,人格的发展才是促进我们的孩子学习,是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品格教育必须落到实处,才能在学习上取得美好的收成。“品格”与“学习成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 

记得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他认为班上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相近,但只有极少数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而学习的态度跟一个人的品格有着直接的联系! 

比如,诚实、耐心、谦虚、仔细、自律、好问等这些品格跟孩子的学习无不挂钩。倘若我们的孩子能有好的品格,就一定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倘若他们能有美好的理想及品格,尤其是能依靠上帝的恩典去学习,凡事借着祷告经历主的带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对他们放心,他们也更可能在考试时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