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张学良将军逸闻轶事(一)

“晚岁欣和主意长,死生荣辱已相忘。岂为看见求矍铄?上帝来时作殿堂。”这是基督徒张学良将军在晚年期间一位晚辈赠与他的《皈依基督》诗句。

提到张学良,有人会贬低和攻击。其实这是误解,也是对他不完全了解。我们看看国家是如何评论他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同意,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其中就有张学良将军,他排在100位中的第44位:“张学良——中华民族千古功臣”;“中华民族‘千古功臣’张学良:本良心 尽能力 救中国”(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2010年12月13日)。如此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给一位基督徒将军可谓非常了得!

因为我曾经是“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成员,多年来参加了几次国际和国内关于张学良将军和东北军史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也曾经接待过来辽宁访问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之子张闾琳先生,并为之摄影,对我们主内的弟兄张学良将军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从今天起就与大家陆续分享有关张学良将军的一些我所知道的逸闻轶事,应该说尽量基于史实,也不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的转发,为我们能够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张学良将军有点裨益和帮助。

1、张学良为什么叫“小六子”?

张学良字汉卿,长在辽宁省沈阳市,而出生地是在辽宁省鞍山市所辖的台安县九间房乡一个叫张家窝堡的村子里。在这里,张学良呆了6年,时间也不算短。现在台安县有他出生的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在张学良生日那天举行的落成仪式,张学良八弟张学铨、三弟张学思妻谢雪萍、侄孙李大壮、外孙女王秦、内弟赵国玮等人出席了典礼,所谓纪念馆也是后人所建;台安县中心建有“汉卿广场”和张学良将军铜像。

我们通过影视剧和文艺作品发现: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和张作相等极少数长辈管张学良叫“小六子”。那么,张学良为什么叫“小六子”,他真的在张家排行老六吗?

其实,张学良并非是老六,张作霖有八个儿子,而在家里张学良却是长子(老大)。不过他有一个姐姐叫张首芳。说起来张学良叫“小六子”也挺有趣,具体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张作霖为了给张学良消灾免祸而起。张学良在兵荒马乱之中,出生在马车上,这个时候张作霖拉起的“杆子”已有200多人,又喜得贵子,他认为这是双喜临门,于是给张学良取小名“双喜”。张学良小时候身体非常不好,动不动就生病,还曾吐过血,有看相之人说他有不能久活之相。张作霖很喜爱这个长子,为给小张学良破灾袪病,他特地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到台安县(旧称八角台)南的庙里拜寄,应该就是寄名的出家人。 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是,双喜的命太硬,拜寄给和尚后,换个名字可以消灾避祸。寄拜时听到别人叫的第一个名字,就起来给双喜做名字。那么,可巧在去庙上寄拜路上,忽然听见村子里有人在喊“小六子”,于是就给张学良起小名叫“小六子”。如果当时有人喊“狗剩儿”,那张学良可能小名就是“狗剩”了。我们辽宁人为小孩儿起小名喜欢用谐音,比如“留柱”,实际是留住的意思。那么,“小六子”也有谐音“留子”,留住此子的意思,寄托于张学良从此逢凶化吉,灾也便消了。

第二种说法是张学良在台安县张家窝堡居住期间认张作霖的好友郭成志为义父。这位郭成志具体情况不详。郭家原有五个儿子,到了张学良这里就排行第六,故称小名为“小六子”,据说曾救过小张学良的命。

上述的两种说法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不过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张学良”篇中是采纳了第一种说法。不管怎么说,张学良在张家真的不是老六。

2、张学良不喜欢别人叫他“少帅”

我们在影视作品和评书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恭恭敬敬的叫张学良为“少帅”,有的作品就叫《少帅张学良》。其实在真实生活和军事、政治生涯中,张学良不喜欢甚至反感别人当面叫他少帅,至于背地里那么称呼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因为少帅犹如旧时称“少爷”“少东家”一样,不算是什么尊称,倒有些戏弄之意,比如如今的“富二代”等。少帅是多指不事正业、仰仗父权的风流将军的二代,这少帅有点“衙内”的意思,因此张学良反感这种称呼。因此,当时是没有人敢当面称他“少帅”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学良不愿意被人们误认为他是靠着老子张作霖而沾光的,他认为是靠着自己的军事、政治才干、浴血奋战而崛起的,而不是靠张作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愿意蹭张作霖的热度。

张学良最喜欢的“官称”是称他军衔,如起初在东北军称其为“团长”、“军团长”、“司令长官”;在归顺国民政府后,张学良喜欢被称为“张副总司令”或“副总司令”;朋友称他“汉爷”、“汉公”,父辈的如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可称他汉卿,蒋介石、宋美龄因为地位以及和张学良的关系密切也叫他汉卿;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如周恩来等则称其为张将军或汉卿将军。也有人因为张学良字汉卿,叫他“汉帅”的。至于“小六子”,只有张作霖一个人叫的最多,甚至在军事会议等重要正规场合都叫他“小六子”,这个小名不是谁都可以叫的,张学良那是在张作霖去世后东北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其他人几乎没有敢叫的。不知好歹的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枪毙,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尊重张学良,藐视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大呼小叫“小六子”。

3、张学良多才多艺。

张将军不仅是军事干才,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书法:张学良的国学功底甚为深厚,诗词歌赋皆有涉及,尤其以书法最为出名。我曾经有幸目睹他给我们“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题词——“爱人如己”行书,在用笔上甚为讲究、独到,很规矩,法度严谨,一上眼就知道是一位练家子,而且还是诸家之象,有“二王”的潇洒风神,还有赵体行书的流美,笔断意连,行云流水,章法布局也是别具一格,疏密得当,线条以粗线条为主,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赏心悦目。据新华社记者任珂记载:经常有人向张学良提出题字的请求,而他每次总是喜欢题“爱人如己”四个字,即便是到了晚年,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了,他照样能悬着手腕写下“爱人如己”这几个字。他笔下的篆书精美凝重,行草书是龙飞凤舞,不拘一格,行书潇洒飘逸,而楷书却中规中矩,遒劲端庄。

英语:笔者曾经听过一段张学良在年轻时慷慨激昂的抗击日寇的演讲。他先用英语演讲,之后又用中文做了翻译,是罕见的英语电影新闻纪录片。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在是否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上与杨虎城将军发生了分歧,宋美龄、宋子文和张学良、杨虎城谈判了几次,效果不理想,于是“二宋”和张学良有意地回避态度强硬的杨虎城,所以他们之间在谈判中使用英文交流,而杨虎城即使在现场也是听不懂的,可见张学良的英语水平。即使在晚年,他也聘请英语老师,继续学英语。

京剧:张学良喜欢京剧,应该说还是不错的票友,即使到了晚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时候还清唱京剧《失街亭》。张学良和友人谈到京剧的时候说:“青衣,我不大喜欢,青衣也听,要是真好。小生,我喜欢叶盛兰,那唱的真是好,那唱绝了,还有裘盛戎,我这最喜欢。都是辽宁人。”(见《张学良口述历史第141页》)京剧大师于魁智先生去美国夏威夷参加张学良95岁的大寿,并且也表演了节目。所以说张学良可是和许多京剧大师级人物,比如梅兰芳、余叔岩等相识,所以他对于京剧也比较了解,有一种情结,甚至因为在九一八之夜还在看京剧而背上了骂名。

体育:张学良喜欢体育,并且倡导体育。张学良在东北的教育体系中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他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时常对学生说:“健全的体魄是一个人从事学习与工作的本钱。体育既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关系的国家。”他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为了在学校开展好体育运动,他捐赠私款26万银元建造罗马式现代化体育场。除此之外,他聘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进驻学校担任体育老师。他还组织了东北大学足球队、篮球队,邀请国外体育队来东北大学参赛。东北大学的体育教育在此时蓬勃发展起来。最有名的就是1932年7月张学良先生出资资助辽宁大连的学生刘长春、于希渭组成代表队参加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为国家扬眉吐气。

据说,张学良会开汽车、开飞机,甚至是会开军舰。据史料记载,张学良曾经自己开着飞机去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晤。我有一次和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女士(大家喜欢叫她大姐)在一起开会,回忆西安事变,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晚上在西安,他的哥哥杨拯民与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将军同乘一辆车,张将军和杨拯民开玩笑说:“你行啊!我给你当司机,你爸爸给你当副官(杨将军坐在副官的车内位置上)。”至于跳舞、摄影、收藏、音乐、诗歌、美食、垂钓、体育运动包括高尔夫等才艺,张学良更是不在话下。

总之,“张学良既为人们所熟悉,又带着新意,有弱点,也有着独属于他的血性、情怀、才干、痛苦无依、无奈及悲愤,更彰显出特殊历史节点爱国将领的民族大义与勇毅牺牲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2月19日)

亲爱的读者,关于基督徒张学良将军的逸闻趣事,我们暂时分享到这里。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