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消失的铺路人:罗明坚与中西初始》
利玛窦来华后,积极融合中华文化,以促进福传事业。他更是把西方的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以及将传统文化传播到西方,因而被誉为“沟通中西第一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利玛窦并非第一位进入中国内地的耶稣会士,早在他之前就有一位传教士,在此积极融合基督信仰与传统文化,为利玛窦日后的事业铺路,他就是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
1543年,罗明坚生于斯品纳佐拉,年轻时成为法学博士,并在那不勒斯宫廷供职。1572年,他加入耶稣会,并于1579年登陆澳门。当时耶稣会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主张传教士必须学习当地语言,因此罗明坚开始攻读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凭着过人的语言文字天赋,短短三年就掌握中文的读写能力。
1581年,罗明坚来到广州,靠着熟练的中文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很快就得到了当地官员的认可,被称为“是一有中国文学修养的神父及老师”。因而他得以在中国内地活动,因而成为首位在大陆宣教的耶稣会士。
1583年9月10日,罗明坚通过与两广总督陈瑞、肇庆知府王泮等中国地方官员的良好关系,得以在肇庆开辟传教据点。而利玛窦也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这里。从此耶稣会的在华福传事业从肇庆开始,拓展到全国各地。可以说没有罗明坚打前站,修直道路,利玛窦也很难顺利地拓展教务,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因此罗明坚在中国教会历史上,是一个“施洗约翰”式的人物。
罗明坚在华期间,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融,并创下了多项第一。他编写了第一部双语字典《葡华辞典》,帮助来华耶稣会士学习汉语,而这项工作直到近代新教传教士来华时仍在继续。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之一,用中文撰写了《天主实录》一书,以中国化的语言阐述教义。
他更是最早的中学西传者,回到欧洲期间,罗明坚把《四书》部分内容以及蒙学经典《三字经》翻译成拉丁文,促进了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此外,罗明坚还出版了一本《中国地图集》。
1588年,罗明坚离开挚爱的中国,回到了欧洲。他此后在各国宫廷任职,并曾协助匈牙利组织军队,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1607年,这位耶稣会在华开教先驱安息主怀。
或许是利玛窦的光芒太过耀眼,导致罗明坚被掩盖,变得默默无闻,除了学者以及部分历史爱好者外,几乎不知道这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伟人。而《消失的铺路人:罗明坚与中西初始》就是一本了解罗明坚传奇见证的好书。
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本研究罗明坚的专著。作者以“了解之同情”的笔触,记述了他进出中国和在中国生活的历史细节,试图从他个人经历、反观利玛窦等相关历史人物和当时的中西方社会,让读者感知个体命运与社会的关联,以及纷呈世相背后的历史逻辑。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