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请递好“接待”这张名片

接待事工,算是教会行政管理的其中一项。提到行政管理,它既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科学和艺术,非常实用和美好。因为里面包含了常识的判断和技巧,最终目的不是像在公司那样,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是要建立和栽培信徒。总的来说,这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艺术。对于一间教会来说,“接待事工”犹如一张名片,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是孬,尽在其间。它代表着我们属灵之家的美好形象,也关系到教会的增长,因此不容忽视和轻看。

时下,随着教会事工的不断拓展和日益增长,神的家里开展的事工越来越丰富和细致入微。例如,布道事工、教导事工、团契事工、青少年事工、儿童(成人)主日学、金龄事工、宣教事工、圣乐事工,以及社会关怀、医院探访等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只要哪里看到人群的需要,神的手就能触及到那里。然而在如此众多的工作当中,却很少提及“教会接待”这个事工。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个工作太简单了吧,不就是找两个人,每个主日在教堂门口,迎接一下来访的新朋老友吗?规模大一些的教会,可能会多添置些人手,以便搀扶老人,或把行动不便的人领到座位上。对于接待人员的要求,也顶多是衣冠整洁、热情大方,最好是形象气质均佳的人,以便为教会“撑门面”。于是,我们每到一间教会门口,接待的大多是那些帅气漂亮、热情似火的年轻人,这几乎都成了一道默许的惯常风景一般,处处可见。那么,是不是专挑那些形象气质佳、开朗热情的人,才可以胜任接待这项事工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教会不是娱乐场所,更不是商业交流会等等。来慕道的朋友,情况一般比较复杂。有的人是被亲朋好友硬拉过来的,他们心中有疑惑,甚至有反感;有的人是心中带着忧伤和痛苦来的,他们提心吊胆,生怕被熟人撞见;有的人是从其他教会转过来的,或者干脆不辞而别来寻找那个令他们满意的“完美教会”的。他们往往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和一颗敏感受伤的心。

因此,在接待事工的人选上,一定要找那些生命成熟的信徒或同工。在服侍中,他们因为有经验,能慧眼识人,一旦遇到状况,能第一时间处理,而不是因自己的轻率、口无遮拦或热情过度,使来访者再次受伤而远离教会;也不用把细微的事,都要一一报给传道人来处理(传道人很忙,大多要预备主日讲道事工)。

其实,接待事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那就是服侍人员可以首先跟来访者建立起关系。这些来访者虽然情况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与这间来访的教会,建立起美好长久的关系,有效率的互动,而不是像到娱乐场所那样嘻嘻哈哈笑闹一通,减压后走人。因此,服侍人员心里要清楚:你接待的每一个人,都关系到教会以后的每一项事工。所以,你的工作非同小可!正如《使徒行传》中描述的那样,五旬节圣灵降临后,3000人受洗归主,人与人之间开始是有了一种合一、亲近和共享的关系,直到第六章才开始有教会组织。这也提醒我们,教会的形成,是先有美好的关系,后面才形成有效的组织功能。也就是说,先是朋友,才能同工,先同心,然后才能同行。而服侍人员把好接待事工这头一关,是首要步骤,更是教会增长的关键因素。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接待不光是“迎接”,也包括“送往”这一重要环节。正如我们家里接待客人那样,客人来了要“高接”,客人走了要“远送”,这“高接远送”本来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美好礼仪。令人欣慰的是,笔者经常看到那温馨的一幕:不少教会的主任牧师或长老,在聚会结束后,会赶紧站到大门口,谦谦恭恭地、与来访者一一握手道别。

总之,要想吸引并留住会众,就要递好“接待事工”这张名片。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云南一名神学生。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