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民国足球如此强大,为何没有参加世界杯?

这十几年,中国男足屡战屡败,伤透了球迷的心。于是有些人就翻找旧日的影像,回忆国足的峥嵘岁月。而民国足球更是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当时的中国足球如此强大,为何没有参加世界杯呢?

民国时期,中国男足真是亚洲地区的一支劲旅,在亚洲足坛几乎找不到对手,并九次获得远东运动会的冠军。这得益于当时蓬勃发展的校园足球。从晚清开始,不少传教士就把足球传入了中国,教会学校成为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地方。比如武汉文化书院、苏州东吴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汇文书院、山东齐鲁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等等都有足球队。此外,北洋水师学堂、南洋公学等学校,也纷纷引进了足球运动,

这些校园足球队多次击败外国球队,令西方人刮目相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因此民国足球的强大,是与校园足球的发达有着密切关系的,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成长,也离不开在香港皇仁书院的训练。

那么当时的中国足球为何没有参加世界杯呢?首先当时的世界杯影响力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无法代表世界足坛的最高水平。英国人觉得自己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而国际足联是法国人搞出来的,因此都没加入其中,也就错过了二战前的三次世界杯。

而且早期世界杯也出现相互抵制的情况,比如不少欧洲球队以路途遥远为由,不愿参加1930年的乌拉圭世界杯。因此乌拉圭为了抗议,在1934年拒绝前往意大利参赛。而1938年,阿根廷同样拒绝前往法国参赛。可见当时世界杯的影响力确实有限,中国体坛更为关注奥运会,自然也就忽略了世界杯,没有报名参赛了。

当然更为深层的原因乃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很难拿出资金远涉重洋,去参加世界杯。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1936年,在王正廷、张伯苓等爱国人士关怀下,中国足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虽然国民政府拨款,加上各界人士的募捐,缓解了资金压力,但仍存在资金缺口。当时的国脚下定决心,即使变卖所有,也要去德国,因为这是国家的荣誉。

他们只好采用“江湖卖艺”的方法,一路筹钱,通过与当地球队举办友谊赛,赚取门票收入。在两个月的海上奔波中,球员们坐最低等舱位,入住最差的旅馆,饭菜都自己解决。甚至有人生病时,不愿花钱看医生,而是自己忍着。在友谊赛中,球队为了吸引当地观众赚取收入,拼尽了全力,打出了国足威风,在27场比赛中24胜3平,获得20万多港币的收入,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参加一次柏林奥运会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是参加世界杯了。而且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不少国脚脱下球鞋,奔赴抗日战场,自然也无暇顾及世界杯了。因此民国时期中国足球是非常强,但由于世界杯影响力有限以及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也就与其无缘了。

那么以当时中国队的实力,能在世界上取得什么成绩呢?由于年代久远,这个话题无法回答。但从李惠堂得到当时英伦霸主阿森纳的青睐来看,他具备当时顶级球员的能力。再加上当时的国脚有一股洗刷“东亚病夫”耻辱的冲劲,因此实现进球零的突破是没问题的,甚至可能获得一场胜利。

虽然中国队错过了三十年代的三届世界杯,不过在1938年的世界杯赛场上,却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当时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成为第一支参加世界杯的亚洲球队。其球员以荷兰人为主,并有三名华侨,分别是陈茂兴(Tan Mo Heng)、陈鸿进(Tan Hong Djien)和陈世汉(Tan See Han)。陈茂兴为球队的主力门将,他抱着娃娃出场比赛,成为当年世界杯的名场面之一。

不过荷属东印度实力不济,首场就被欧洲劲旅匈牙利灌了六个球,就此打道回府。陈茂兴也一次次从球门里捡球,留下了灰色记忆。中国人首次参加世界杯,就以这样暗淡的成绩而收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