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因斜塔而闻名的城市,曾经是个海上强国
很多人小时候都学过《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讲述了伽利略质疑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抛下的实验。而这也让比萨斜塔成为在中国知名度颇高的国外建筑。
这座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比萨城,在中世纪时,曾经是强大的海上城邦。目前意大利海军军徽由古代四个海军共和国组成,分别是威尼斯、热那亚、阿马尔菲以及比萨。
比萨城大概建于公元前90年,为古罗马的城镇。公元4世纪后,随着基督教会的发展,这里成为主教区,其地位日益凸显,城市是托斯卡纳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到中世纪时得到了迅速发展,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与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开始了地中海的争夺。而比萨通过多年的航运事业,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得以与阿拉伯人博弈。从九世纪开始,他们就与阿拉伯舰队多次交锋,并互有胜负,不落下风,有效地遏制其在地中海的发展。
到了11世纪,比萨人在海战中取得优势地位,其舰队与热那亚人结盟,先是占领了撒丁岛,取得第勒尼安海制海权。接着又击败热那亚人成为科西嘉岛的主人。
1088年他们甚至攻占了北非的突尼斯。并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协助攻占了耶路撒冷。而在1077年,比萨共和国提出“海洋法规及惯例”,并得到教宗格列高利七世的批准。足见当时其海军实力之强,为西地中海当之无愧的霸主。当时比萨共和国的疆域除了本土外,还包括撒丁岛、科西嘉岛、北非突尼斯等等地区。
十字军东征爆发后,比萨通过海运赚得盆满钵满,其商人遍布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阿卡等等东方城市。滚滚财富涌入比萨共和国,12世纪成为他们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斜塔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此外,比萨人还充当了东西文化交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就是通过比萨人传入欧洲,在近代时发展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
到了13世纪,比萨逐渐走向了衰弱。他们在陆上遭遇佛罗伦萨的挑战,而在海上又与热那亚人交恶。在两大势力的夹击下,其霸主地位摇摇欲坠。
1284年,比萨共和国在梅洛里亚海战中被热那亚舰队击败,从而彻底失去了西地中海制海权。而佛罗伦萨也于1402年吞并了比萨,这个中世纪海上强国彻底灭亡。
比萨的地标建筑,当属著名的比萨斜塔。她建于1173年8月,为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独立钟楼。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
比萨斜塔建造原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174年,比萨斜塔首次发生倾斜。比萨斜塔完工时塔身倾斜向东南。在几百年时间里,比萨斜塔倾斜角度不断加大,到了1993年已经达到了5.4米。于是意大利人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从2001年开始,斜塔每年倾斜减少2.5厘米,如今已无倒塌的危险。
1987年包括比萨斜塔在内的比萨大教堂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在评价中称:“在一片宽阔的草坪上,坐落着比萨大教堂广场。广场上有一组举世闻名的纪念建筑群: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地。这四件中世纪时的建筑杰作对意大利11世纪到14世纪间的纪念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