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可以在教会中谈生意吗?
在一般人看来,教会是一个属灵的团契,他是由一帮属灵之人所组成的;这个团契存在的主要目的也是与属灵有关,比如广传福音、相互见证神的作为,共同敬拜上帝等。除此之外,至于一些非属灵的事情,就不应该在教会中发生。比如谈生意、做买卖等等,这些都是属灵之外的事情,都不应该在教会中发生。
这样的看法可能在一些弟兄姊妹看来有些古板、甚至是偏激,但也不是没有依据。其中最常用的依据就是,主耶稣发怒、拿起鞭子赶人的那次。众所周知,主耶稣之所以拿起鞭子赶人,其主因就是有人在圣殿中做生意,把圣殿当成了买卖之地,主耶稣非常气愤,所以拿起鞭子赶人,为的是净化圣殿的风气。
主耶稣拿起鞭子赶人的事,在一些弟兄姊妹看来,给他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神的圣殿中要远离买卖,远离生意,远离世俗之事,一心以敬拜上帝为主才是。若是有人违反了这个约定,那么结局也可能是被赶出去。这样的事在一间教会中就发生过。这间教会位于农村地区,是一间比较传统保守的教会。
他们教会中有一位做实体生意的同工,头脑比较灵活,是教会中比较少有的生意人士,家庭条件也优于多数的弟兄姊妹家庭。前几年由于拆迁,姊妹的实体店也在拆迁的范围,虽然获赔不少钱,但店面没了,生意没法做了。闲不住的姊妹,跟了风,把生意搬到了朋友圈里面、微信群里面。
还别说,通过朋友圈,姊妹还真的做了不少生意;而且,客户范围也有所扩大。这让姊妹喜出望外,以为又开了一条出路,万分感恩。随着生意的逐步开展,自然也会关联到一些弟兄姊妹。既然关联到了弟兄姊妹,且姊妹是教会同工,经常去教会聚会,那么也就不免会在教会中谈到以及做些买卖的事。
这些事在教会的一些同工看来,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教会是神的圣殿,要以属灵的事为主,不能有其他;而且,也由于教会中的信徒多数不是做生意的人,主要以务农为主,所以对于做生意尤其是在教会中做这些事情自然比较排斥甚至反感。因此,教会极力禁止姊妹在教会中与其他人谈有关于买卖的事。
对于这项禁止,姊妹不甚理解,认为自己不偷不抢,且不是自己主动、刻意找别人,一般都是信徒在朋友圈看到了信息,而后图方便在教会中遇到了她,就谈到了一些相关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姊妹看来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没必要禁止,更不必大动干戈,加以讨伐。
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姊妹。因为此事,不仅与教会主要同工的关系搞僵了,更是在一次吵闹中导致彼此内心受伤严重,离开了教会。至今姊妹还是没有回到教会中,她很伤心,至今仍然无法理解,心中有着一股怨气。而从教会的角度来说,虽然维护了教会的“圣洁”,但失去了同工,也在吵闹中使人软弱,让别人看了笑话。
对于这样的事,其实在教会中是时常会发生的,尤其对于城市教会来说更会如此,因为城市的商业氛围更为浓厚,弟兄姊妹在聚会时候,彼此之间一点不提或者是没有任何买卖联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弟兄姊妹除了属天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属地的子民。既然生活在世界中,那么就会有各自的买卖;而且,出于弟兄姊妹之间的信任,所以发生买卖关系在所难免。
只是我们希望弟兄姊妹之间发生买卖关系的时候,最好不要以上文中提到的事件收场,以至于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那怎样做才能避免不该发生的事发生呢?我想弟兄姊妹之间不是不可以在教会中谈或者是做一些买卖,而是需要保持一些原则和底线。哪些原则与底线呢?
首先,要知道教会存在的目的是聚会、敬拜上帝,而不是为了做买卖。这对任何肢体而言都是把持的基本原则与根本底线,千万不能为了到教会中做生意,或者是到教会中去发展下线而去聚会。若是如此的话,就是偏离了主线,颠倒了次序。
其次,在教会中不能主动、肆无忌惮的向肢体们推荐自己的产品。有些肢体把握不住底线,不分场合的向人推荐自己的产品,即便是在教会中面对弟兄姊妹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做法不合适,应当避免,即便是聚会的时候有人主动问起,也应当长话短说,不耽误别人聚会,也给自己多留点敬拜神的时间。
最后,弟兄姊妹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能有欺骗。在肢体中间,我们也会发现少许被骗的案例。或许当时买卖双方都不知道产品的真假,但是一旦发现了之后,必定会伤害之间的感情。所以,肢体之间的生意,最好还是以诚相待、货真价实为好,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要做,免得带来伤害,也羞辱主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