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穷人
记得前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聚会,遇到了一位比较特别的肢体。这位肢体是一位八旬老姊妹,如此般的年纪,本应儿孙满堂,享受儿孙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可是,这位老姊妹并非如此。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遇见她的时候,浑身穿得脏兮兮的、背着一些捡来的废品,因为要聚会就把纸板放在教堂的一个角落。当时,觉得很稀奇,或许是因为年纪大、节俭惯了,才会如此。但,细聊起来才知道完全是被生活所逼,因为她的儿子、孙子于近几年接连去世,自己也没有可维持生活的退休金。
虽然女儿在,但离的远,不养;与媳妇、孙媳妇住在一起,但孙媳妇有着天然的精神疾病,无劳动能力,仅靠着媳妇一个人也完全不可能;不仅如此,她还有两个未成年的重孙女。所以,背上的那点破烂就是她的生计,在别人看起来不起眼、可随意丢掉,但在老姊妹却异常珍贵,可以果腹。
生活在平安与经济大发展的年代,许多人已经忘却了贫穷,以为自己不会再贫穷,别人也不会贫穷;即便是真有贫穷,也不会到吃住成问题的程度。可是,若是仔细观察周围,便会发现很多的事都出乎我们的意料。别说农村了,即便是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也仍然有着极度贫困的人。
这部分人也包括信主的肢体们,这些肢体们因着不同的原因遭遇了贫困;也因为不同的原因,如来自于外地、失去亲人等,而没有被照顾到、关心到,以至于落在自身贫穷、无依无靠,也没有被持续帮扶、救助的境地之中。
处于这般境地的肢体以及周围的相邻,我们作为主内弟兄姊妹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年关的时候,万家团聚,大量购物,应有尽有,好不开心。可是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还在为着每日的基本饮食挣扎,美食、浓浓的亲情与年味等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件奢侈、遥不可及的事情。
经上说:“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4:13)经上又说:“信主的妇女若家中有寡妇,自己就当救济他们,不可累着教会,好使教会能救济那真无倚靠的寡妇。”(提前5:16)
从以上的经文教导中可以发现,我们的神非常重视那些处于贫穷困境中的人们。对于这部分群体,不管是个人也好,教会也好,都应当把之视为一项责任,尽可能去照顾好他们,好使他们能够从肢体的善行中感受到温暖,得到实际的益处。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虽然现今整体环境艰难,顾及自己及家庭都难;虽然现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但基督徒还是应当坚守初心,不能因此灰心丧气,而应当在此种环境中学习知识与爱心并重,力所能及的、有智慧的去帮助周围有需要的人。
从教会的角度而言,不管从何来说,教会都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事实上,教会也就是如此行的:每逢春节等节日的时候,教会都会向信徒甚至非信徒发善心,以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更有需要、缺乏的人。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渐会发现一些问题。哪些问题呢?
一是爱心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时半会、半途而废。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教会每年帮助的群体都会有所不一样。问题来了,就是教会对人的帮助可能只是一时半会的,过程中并没有跟进,乃是年年换,给人的感觉是形式重于内容。
二是爱心需要全心全力,而不是心不在焉、仅尽少许力量。对于这样的事工,其实几乎每一间教会都在做,但做的程度差别很大,有些教会仅仅是逢年过节、拿出一点资金在做。显然,若是有教会能够把此放在重心位置,愿意付出代价去做,相信那些处于困境中人定能够得着更好、更舒心的关爱。
三是爱心需要整全,而不是有所选择、区别。有时候教会在尽爱心的时候,会对一些贫困对象进行区别;而且,也有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肢体,教会并不知情。这就给教会带来了一个挑战,那就是教会最好能够一视同仁,并且能够掌握全体信徒的情况,以随时知晓并帮助那些有需要的肢体。
四是爱心的范围其实可以更大,不仅仅限于信主的肢体。主耶稣在世帮助的人,不分信与不信,乃是一视同仁;就是因此,后来外邦人信主的比犹太人更为踊跃。这给教会留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帮扶关爱的群体其实可以扩大,那些周围不信主的困难之人,教会也可以予以帮扶,因为他们也是上帝所造的儿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