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教会:书写新时代教会工作新篇章
日前,在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山东省民族宗教研究会主办的“以文会友、以史为鉴”山东基督教中国化历史研讨会中,作为研讨会参观考察现场之一的山东蓬莱区基督教会,以出色的优异成绩,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教牧同工的高度评价。80多名与会人员通过现场参观,对蓬莱教会走基督教中国化道路的尝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大家一致认为,蓬莱教会的经验和做法,为探究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教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蓬莱区基督教会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不断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团结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扎根圣经的教导,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做好新时代基督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找准新定位,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团结一致,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教会先后获得“全省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全省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全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等荣誉称号。
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溯源
揭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灰尘。了解蓬莱基督教昔日中国化的探索,可以帮助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蓬莱基督教更好地面向未来。蓬莱(古称登州)作为中国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地区,由于种种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原因,基督教在蓬莱的传播历经多次起落,甚至几度消失。十九世纪,为了改变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反感,摘掉戴在中国基督徒头上的“洋教”帽子,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纷纷来到蓬莱传教。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来到登州,创立了登州浸信会组织。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高第丕夫妇建立“登州圣会堂”,这座在建筑上首先融入了“中国式”的建筑风格,然后与“美式”风格相融合,从视觉上带给了中国人感官上的舒适感。
为了福音的兴旺,传教士们呕心沥血,前仆后继,为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861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 1829—1893)夫妇到达登州(现蓬莱区),引进了多种葡萄、苹果等西方优良果树,为烟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被称为“中国葡萄和苹果之父”。1862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梅里士(Charles R. Mills)来到登州,次年创办了山东及华北第一所女子学校——登州女子学堂。1882年成功将美国“大花生”引种登州,是为“山东大花生”。1887年与夫人创办登州启喑学馆,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1864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夫妇来到登州,同年创办蒙养学堂,1876年改名文会馆。1884年获准开办大学,史称“登州文会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890年圣经翻译委员会在上海成立,狄考文担任官话和合译本圣经翻译委员会主席,主持中文白话文圣经翻译工作,该中文圣经版本1919年出版发行,迄今为华人基督徒广为使用的圣经版本。
在蓬莱基督教堂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中,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的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组织派往国外的第一个女性传教士。她于清同治十三年到登州,协助高第丕牧师从事教务活动,长达38年,终身未嫁,1912年死于驶往日本神户的船上。她独自深入农村传教,设立小学,创办女校,并率先兴起了反缠足运动,此举使她成为中国近代史反缠足运动、推动妇女解放的先驱之一。
面对昔日基督教在蓬莱这片土地上中国化的探索,我们不难看出,昔日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文化交流融合,外来的与本土的宗教和谐相处,一同为蓬莱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精神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在蓬莱,这座略带异国风情的教堂,150多年来,风风雨雨,战乱兵火,饱经沧桑,却风姿不减当年,像一位历史老人一样,默默着注视着世间的沧桑变化,见证着神的恩典……
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
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所厘定的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阐释,为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开展奠定了神学理论的基础。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
蓬莱教会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积极推动贯彻实施,规范蓬莱基督教教内部事务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好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始终坚持基督教教中国化方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悟宗教中国化的内涵,力行宗教中国化的道路,传播宗教中国化的正能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五个认同”,以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使基督教中国化精神深入人心,卓有成效,教会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开展“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活动,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前行的辉煌成就,宣扬中国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广大信徒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了推进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工作深入开展,蓬莱教会按照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神学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神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实行教牧同工的备案年检工作,举办各种全区性教牧人员、堂点、信徒骨干培训班,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和神学思想知识,和牧会有管理水平,努力培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优秀教牧队伍,为蓬莱教会中国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文化融合
蓬莱教会提升站位,创新思路把教会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共同包容,和平共处,相互促进,将神学思想与蓬莱特质的仙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化优势,弘扬仙境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再上新台阶。
将仙境文化融入到宗教领域,教育信徒做新时代爱国爱教的楷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徒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爱国爱教的信徒。教会将传承弘扬戚继光优秀品质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到戚继光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广大信徒的理想信念,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感,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教的内涵,展示广大信徒的良好形象。同时,蓬莱教堂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蓬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大亮点。
将蓬莱的宗教传统文化弘扬光大,浸润到仙境文化之中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教义教规进行新的诠释,推动宗教思想建设,使之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为了纪念和合本《圣经》在蓬莱诞辰100周年纪念,蓬莱教会在社会大力宣传这一宗教传统文化的同时,组织举办了“不忘主恩,回归故里”的纪念活动,追寻历史的踪迹,回顾美国传教士在蓬莱留下的丰功伟绩,铭记历史,不忘主恩,坚定时刻跟主走的信念,以此来激励广大信徒为主做工,坚定了信徒侍奉的决心和信心。当地有关部门和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加入探寻狄考文、穆拉蒂等传教士的踪迹,重温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传教士们的事迹,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被载入了仙境文化的历史史册,将被千古流传。
蓬莱基督教中国化的责任担当
服务社会,做光做盐,是推动蓬莱基督教中国化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蓬莱教会结合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践行“爱人如己”的圣经教导,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担当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发挥优良传统,投身公益慈善,引导动员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参与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援灾区等慈善活动次100余次,累计捐款捐物40余万元。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捐款5万元,2016年向云南贫困山区捐款捐物折合现金10万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向武汉捐款7.5万元。2024年向云南怒江洲捐款2万元。
在开展宗教活动,广泛传扬福音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组织义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已成常态,展示了基督徒的良好社会形象,进一步优化教会发展环境,促进教会快速溶于社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了蓬莱教会的良好形象。
凝心聚力担使命,整装待发启新程。伟大而美好的时代,将为基督教的健康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蓬莱基督教会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聚力而为、乘势而上,推动基督教健康有序传承,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教牧人员和信教群众为蓬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