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对乡村聚会点的所见所思

在炽热的夏天里,偶尔飘过一丝凉意,细弱得让人难以捕捉,那便是秋了。不需要风的宣扬,也不需要雨的表白,她就是她,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离开喧嚷的城市,踏上了高原,那种清爽与静谧似乎让秋更加鲜明地屹立在了大自然之中。秋是那么地高雅、庄重,又是那么柔和、纤弱,仿佛还伴随着年少清纯和不谙世事的懵懂。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一人一身影,偶尔有车疾驰而过,噪音也很快消失在远处。心中不禁惊叹上帝手中砝码的公平,身处闹市方便快捷,但噪音不绝于耳;这里虽徒步而行,但蓝天白云清晰可辨,空气里透着缕缕清香和触手可及的宁静。

转向一条小道,再走一公里路,就到了那个乡村的聚会点。

还记得很久以前,这里只有五六个信徒,而且有人还是从很远的村庄来的。那时还是冬天,大家都坐在姊妹家的土炕上,盖上被子,唱诗赞美,听道。通常只要有大聚会,十里八乡的信徒就会赶过来,但顶多也就二十人左右。而现在,这里已经是宽敞明亮的小教堂了。

看见一位曾经相识的姊妹,青春不再的我们突然相遇,不免有几分尴尬和拘谨……她告诉我哪个哪个村子有教堂,去聚会敬拜的都是哪一片的信徒。这里方圆五十里都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有的村子最初只有两三个信徒,最多的也不超过七个人。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曾经的三三两两的根基,渐渐增长,从开始的屋子坐不下,到院子坐不下,再到教会,如今已经发展成了根深蒂固的大树,几十年来一直在吸引更多的人走向神的国。

在我和姊妹谈到疫情过后这几年信徒是否有流失时,一位老者说到,“ 信徒怎么能流失呢!无非是去城里打工或者去外地给儿女看孩子。他们不在咱这里敬拜神,就在那边的教堂敬拜,到时候还得回来。” 并且说,“在疫情以前给传过福音但没有真正信的人,在疫情期间大多都走进教堂,受了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督信徒。” 的确,在每一个环境里,都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意义和收获,无论它是大的环境还是小环境。

近年来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信徒流失、奉献款减少。信徒能流失到哪儿去呢?那位老者的话令人深思,如果说在灾难中信徒离开神了,这似乎不合乎逻辑。神不是我们的避难所和保障吗?特别是在灾难中,大家不都是更加依靠神吗?可现实却是,信徒真的减少了。某个教堂六七年下来,从以前的三百多人跌到现在的一百来人,已经是减一半多了。可我们能知道信徒都去哪儿了吗?如果说信徒很轻易就弃绝了信仰,这似乎是让人无法相信的。

当亚当和夏娃犯罪后,伊甸园的天就起了凉风,当我们在夏天里能感触到那一丝凉意时,我们就当知道这个季节快要过去了。神传给我们的信息有很多方式,只是我们被世界屏蔽了眼目,感触不到,或者说我们感触到了却不愿意面对。

某个教堂在举办为期七天的学习班时,牧师在台上讲到:“你们远处的、近处的都来参加学习,你们可以把十分之一作为这次参加学习的费用,至于神的家里大家不用操心,有神呢。” 我第一次听牧师在台上这样讲,或者因为这位牧师她就是教会的负责人,她才敢这样讲。

一直以来,牧师在台上都是鼓励大家去奉献的。在农村,大家都没有固定收入,奉献都是凭着个人在神面前的良心及自己的力量,所以奉献得甘心乐意。而在城市,教会会了解信徒的收入,以此来要求信徒奉献。更有甚者,在疫情不能聚会时,某小组的带领者去信徒家里收“十一”奉献。而疫情给人最大的冲击就是物价飞涨,物资匮乏。世事常变,信仰的天平,也会在人们心灵里作调整。不是信徒更看重金钱了,而是他们更明白信仰的实质和意义了。

每一个表象的背后,都有说不出来的隐秘,我们无须深究。但这表象却是我们要学习的功课,相信他们只是离开了教堂,并不是离开了神。

保罗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人,总要得一些人。如今我们也是,不管遇到什么环境,我们就当在什么环境里侍奉神,带领、教导神的百姓。不是要合我们的心意,是要合神的心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陕西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