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牧者陷入困境中,该怎么办?
在信徒们的眼中,牧者常常处在被需要被仰望的位置,是他们遇到难题时想要寻求帮助的对象。当长期负重前行的牧者无法再承受压力或者遇到了难以胜过的问题时,他们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话题,笔者在走访各地教会的过程中,见到了以不同方式跨过这坎儿的几位牧者,也了解过一些为牧者助力的方式。
不断确认所行之路是与主同行的十架路
耶稣在呼召门徒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们跟从他要走的是一条舍己的十架路,要想走好这条道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走在这条道路上的牧者们需要从心里接受这个现实,如此才有力量面对、胜过一系列的难题。
华北一位全职服侍二十多年的黄牧师对此深有感触,他曾说道:“要看到主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就是在走牺牲、倒空和付出的道路,但这是爱和盼望的道路;如果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不愿意接受现实的话,那么侍奉只能成为传道人的重担。”
当知道自己所走的服侍道路会有很多的挑战时,传道人们需要提前做好预备,而培养一种好的灵修习惯就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在日常生活的间隙里,黄牧师会努力抓住这些碎片时间去读经、默想或祷告,在日复一日的操练中,随时随地的灵修逐渐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服侍一段时间后,他还意识到,服侍本身也可以成为灵修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服侍经历,黄牧师说道:“不管是预备讲章、带领聚会,还是探访信徒,我所领受的道都能在这些服侍里显现出来,而借着服侍,我也能更深地看到我对于道的认识的缺乏和不足,最终督促我更加努力地回到道里寻找答案,用话语填补我的缺乏。”
黄牧师认为,传道人的生命绝不是所谓“只有消耗”的电池式的生命,反而是越多倒空、越多造就的通道式生命。
能够靠着主胜过各种挑战是最好不过了,然而,我们都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其他同工的帮扶,而能拥有一位属灵的导师是非常好的选择。
寻求导师的帮助
一位市区中心堂的主任牧师表示,在她的服侍过程中,她从自己视之为导师的牧者那儿得到了许多帮助。她与那位导师在一次聚会中相遇,二人谈得很投机,此后一直保持联系。当她遇到难以应对的问题时,会向那位导师求助;那位导师的品格也深深影响了她,带给她很多力量。
广西南宁一间乡镇教会的中年主任牧师非常感谢开创该教会的老牧者,称这位老牧者就像耶稣带门徒一样培养他。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信徒时,就跟着老牧者学习信仰;神学毕业进入教会服侍时,他也一直跟着老牧者学习侍奉,从老牧者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信仰品质;当他成为教会的负责人时,老牧者曾经处理问题的经验成为他胜过难处的力量。更为可贵的是,他从老牧者那里学会了如何依靠神。
上面这两位牧者都遇到了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导师。一位同样拥有导师的年轻牧师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自己主动去寻找导师,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同时对方也可以帮助匡正自己的信仰。如果你谦卑地寻找的话,相信你也可以找到你的导师。
如果没有固定的导师给予帮助,走出去学习也可以帮助自己打开道路。一位生活在不注重供应传道人地区的年轻牧者,带着同工们外出学习时发现,有的重视供应传道人的教会各项事工开展得很好,教会也复兴,由此意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教会在这方面欠缺太多回去后就努力推动变革,他所在的教会逐渐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如今,他已经在努力把这个理念推广到他所在地区的其他教会。
努力学习,突破困境
有别人的帮助很好,但这也不能取代自己的努力成长。华中地区一位在教会服侍40多年的牧师曾在服侍的过程中受到重创,用了两年的时间才从低谷中走出,中途险些放弃在教会的侍奉,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努力学习,帮助自己脱离了困境。
80年代初,神学毕业后她来到了教会开始走全职服侍的道路。起初,她跟着老牧者学习侍奉,从老牧者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当老牧者退下去后,她成为了所在地级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以及中心堂的主任牧师。成为负责人后,她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参加各种会议,落实政府下达的宗教管理政策;做好中心堂以及辖区内其他教会的牧养工作;努力从事福音戒毒、助学、失独家庭关顾、临终关怀等多个社服服务项目;还要帮助基层教会解决牧养、纠纷等问题……
虽然有这么多的压力,但她还能应付,直到出现了一件令她久久无法释怀的事情时,她崩溃了。因为那件事,一些信徒受到伤害,不少人离开了教会。她选择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来帮助自己解开这个心结。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她也应用所学知识帮助教会的同工。
85后的李传道也是通过自主学习突破了自己所面对的困境。他所面对的困境是如何提升信徒的灵命,他采用的方法是读书。神学毕业后,李传道受邀来到一间不足百人的教会,他是这间教会唯一的全职传道人,牧养的担子落在了他的肩上。在实际的牧养中他发现,神学院三年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用,他将目光投向了一本本厚厚的释经书籍。李传道起初并不喜欢读书,迫于无奈,他硬着头皮慢慢地去读。读书的初期,他感觉费时费力又看不到果效,但是慢慢地他尝到甜头,乐于投身其中。三五年后,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眼界、格局拓宽了,牧养能力显著提高。如今,他已经全职服侍主10年,他的证道得到了当地多个教会的见证。自己从读书中受益后,他开始带着教会的几位同工和骨干信徒一起“啃”厚厚的系统神学书籍,过程中大家彼此鼓励,一同坚持了下来。
为教会同工们开展团建活动
一位有多年牧会经验的牧师,意识到需要定期给同工们一个放松的时间,藉此机会将一些压力释放出去、重新得力。她所在的教会每年给一百多位同工(包括义工)安排一次三至七天的外地团建活动,费用由教会担负。在团建期间,这位牧师会进行简短的分享,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家放松、自由交流。起初,教会组织所有的同工一起外出团建,后来发现效果不理想,就改成分小团队分批外出,因为小团队成员之间关系更紧密,效果更好。这个针对教会服侍人员的团建活动已经成为该教会的固定项目,该牧师希望可以将这个活动推给更多教会,藉此给更多的传道人提供帮助。
辽宁一个地级市的中心堂一年会为同工们举办一两次外出团建的机会,笔者有幸跟他们一起参与过一次。笔者参与的那次是大家一起到海边团建:游泳、烧烤。大家边烧烤边交流,还不时有同工以饮料代酒到不同的烧烤桌问候,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放下了服侍的担子,一起享受着休闲的时光,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教会的负责人与同工们的关系变得更近了。
团建活动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及时将教会同工们的一些压力释放出去,拉近同工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藉着互相的交流给彼此加添力量,防止因压力的累积而崩溃。
信徒们的安慰也很重要
牧者常常处于给予的位置,实际上他们也需要信徒的回应,有时信徒的一点儿回应能够带给他们很多感动和力量。
湖南一位年轻的传道人坦言,他想要离开教会的次数肯定是他们教会里最多的,是那些信徒对他的爱支撑着他一次次走了过来。这位传道人神学毕业后受邀到一间他并不了解的教会中牧会,二十多岁的他要面对牧养的压力、处理跟同工和信徒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期间他多次感到无法胜任想要放弃。然而,每当想到他牧养的那些信徒对他的爱时,他就只好继续负重前行。
他分享了一个令他非常感动的故事:他们教会的奉献很少,他刚来时每周只有两三百元的奉献款,很难供应他的生活。然而,这间教会凭着信心努力地来供应他,这令他既震惊又感动。与此同时,还有信徒不时地将写有他名字的专项奉献投入奉献箱,其中一个不具名的信徒持续一年十个月给他奉献。他把这些珍贵的信封都保存了起来,成为自己继续服侍的动力。
深圳的一位主任牧师也曾从不熟悉的信徒那里得到很多的力量。有一次,她受邀到另外一间教会证道,一位信徒为她提前预备了精心摆放的食物,这让她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感受到那是对远方来客的一份尊重和欢迎。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那位信徒回到老家还给她邮寄了家乡的土特产,并执意要为她定做一套品牌西装。那位姊妹说:“牧者们都辛苦了,要好好地爱他们。”这位牧师非常珍惜这份爱:“(这份爱)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疲惫的心田。……这份来自远方信徒的温暖,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传道生涯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
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福音时报十年前曾做过一期“走近传道人”的栏目,旨在了解传道人的生活状况,希望教会可以更多地关心传道人这一群体。当福音时报的一位姊妹同工给神学院的一位女牧师联系时,对方竟然哭了,说没想到还有人关心她。这件事令我们很受触动,意识到牧者们承受了很多压力,他们也需要得到关心。一位已退休的七旬老信徒经常关心牧者们,他不时地跟牧者们聊天。因为他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给一些年轻牧者提些建议。他说,有的牧者一次能跟他聊一两个小时,因为牧者的一些难处没处诉说,有时只是听他们说说,就能给他们很多的安慰。
以上只是笔者了解到的帮助传道人走出困境的一些方法,相信各地肯定还有更多好的举措。期盼教会能更多地关注为教会辛苦付出的同工们,使他们的身心灵都得到关顾,因为他们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会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