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某牧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竟三次调整讲道时间(主日本是他讲道,结果他都推掉了)。本应由他去教会讲道,却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转而安排其他人代讲。讲员因特殊情况调整讲道时间本不稀奇,但该牧师身体健康,也无特殊事项,竟仅仅因不愿前往而推辞。此举已引起其他同工不满。
有同工向我询问,我首先核实了事情的真实性,确认属实后,只能慢慢劝勉,求主保守我们持守初心。同时,我也整理了同工们所关心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盼能一同引以为戒,严格要求自己。
问题一:此等生命流露,如何牧养信徒?
牧师,在基督教和众信徒心中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分,是群羊与教会的领路人。但领路人若不能好好领路,那就真是瞎子领瞎子了。
牧师首先是一名主的门徒,其次才是牧师。既是主的门徒,就应当守好敬拜的节期。各地教会背景虽不同,但不论是守安息日还是主日,正常的敬拜都不可或缺。该牧师属主日背景,却既未在排表应去的教会讲道,也不见于其他教会,不知所踪。且不谈为主做工,就连正常的敬拜都没有守住,并且频率如此之高。试问,这样的一位牧师,又如何能带领好教会信徒,牧养好他们的属灵生命?
作为同工,我们常教导信徒不可停止聚会,而牧师竟如此随意缺席,实在令人讶异。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对信徒的教导,更在无形中削弱了聚会在信徒心中的重要性。当牧者自身都无法持守聚会的委身,又怎能期望信徒在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与压力时,仍坚守聚会的操练?长此以往,信徒可能逐渐淡化对属灵团契的重视,甚至产生“聚会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这对教会整体的属灵成长无疑是一种损害。
问题二:此等做工态度,如何影响同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热心为主侍奉的人,往往会带动一个甚至一批人同样热心;反之,若一个人侍奉冷淡,所影响的可能也不只一人,而是一批同工。同工尚且如此,何况是牧师?同工们在基层劝勉信徒彼此劝勉、不可停止聚会,而作为榜样的牧师却做出相反的示范,这种言行不一,也会让信徒对教会的教导产生疑惑,影响牧者与信徒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教会中,许多人无论是侍奉还是敬拜,都会观察他人。信徒会看同工,同工会看负责人,非圣职的负责人则会看牧师。正因如此,牧师肩负的压力才如此巨大。当牧师在侍奉中表现出敷衍或懈怠,这种消极态度便会如水波般层层扩散。基层同工或会觉得“连牧师都如此,自己何必太过投入”,从而降低侍奉的热情与标准;信徒则因缺乏榜样而对信仰实践感到迷茫,甚至将“看人”异化为对领袖的挑剔与质疑,而非以真理为根基建立稳固的属灵生命。这种以人而非以神为中心的侍奉逻辑,将逐渐侵蚀教会的凝聚力,让彼此的劝勉流于形式,使敬拜失去应有的敬畏与真诚,最终阻碍教会在真理道路上的合一前进。
问题三:此等教牧队伍,如何健康发展?
当前许多教会都在倡导“从严治教”和“健康传承”,但若教牧同工质量如此,又如何能传承高质量的生命与高水准的教会呢?
教牧队伍的健康发展非一蹴而就,需从根基着手,建立以真理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这意味着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生命的塑造,让每一位教牧同工在神面前存谦卑的心,将生命完全交托,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真理的准则要求自己。
教会也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对那些在侍奉中出现敷衍、懈怠甚至违背真理行为的教牧同工,要及时提醒、劝勉和纠正,确保教牧队伍始终行在正路上。不能一旦按立或居高位,就变得“无法无天”或“任意而行”,俨然成为无人能管束的权威。在这样的体制下,教会不仅难以健康传承与发展,甚至可能偏离方向。
教会要有希望,不仅需要信徒生命长进,教牧同工的素质也亟需提升。若牧养之人自身出现问题,又怎能期望信徒有极大进步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