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也让我们基督徒能够有更多地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由发展和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如今日益突显,令人关注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由于体制等原因引起的大量社会问题浮出水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基督徒更应该敢为人先,通过教会社会服务,将自己的信仰表达出来,因为“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世上的光”(参太5:13—15)。就个人了解,根据教会社会服务主体不同,国内教会社会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个体服侍
个体服侍是指基督徒以圣经为指导,开展服务周围社会的公益活动。这类活动可大可小,一般根据个人条件及周围的环境而定。小到一个医治心理创伤的微笑,大到一个宏大的惠民工程,都可以由基督徒个体来实施或主导。
个体服侍是教会社会服务的基石,没有个体服侍也就不会有其他类型的教会社会服务,因此,重视个体服侍,就是重视整体教会服侍。
2.堂点服侍
以堂点内的小组为主体,与小组成员、小组负责人或堂点牧长的异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我们的堂点内都有服侍组和探访组,服侍组主要负责堂点内的各种服侍事工,而探访组则倾向于堂点外的病人探访事工,有些堂点也有免费医疗小组,甚至有些堂点也有自己的下属服务机构,如养老院、诊所或医院,这些都是堂点内常见的教会社会服务事工。
3.团体服侍
团体服侍一般是指基督教团体开展的社会服务事工,他们常以个人服侍与堂点服侍为基础,但也独自开展具有倡导性的事工,使更多基督徒和堂点关心社会问题,应对社会所不能覆盖领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基督教团体是一个较好的教会社会服务网络平台,它同各方面接触较多,获得的信息较大,同时它也是各堂点联系的纽带,在开展教会社会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以中国基督教两会为例,2011年社会服务部开展了助学、医疗卫生、社区发展、灾害救助、教会事工等在内的多种社会服务事工,共计31个项目。
那么作为社会服务事工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个人,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多行各样善事”(参林后9:8)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实践信仰的过程中可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甘心侍奉的心
学会甘心侍奉是我们每个基督徒要学习的一个功课,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侍奉,但做到心甘情愿的侍奉就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耶稣身为人子,他依然心甘情愿地为门徒洗脚,没有任何的怨言。我们在开展教会社会服务的工程中,看到贫弱的受助对象时,应该首先从心底里开始接受他,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神创造的,当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能更好地服侍他们。
二、爱人如己的心
物质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基督徒要学会勇于做光、做盐,积极面对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关爱邻舍的好公民。我们周围遭受苦难的人很多,在完全接纳他们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们并肩作战,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做到与苦难者同行。
三、感恩与尊重
神给我们服侍的机会,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施比受更为有福”(参徒20:35),强调了给予的人是通过受助人实践信仰的,因此更应该感谢受助人给予行善的机会。我们的教会社会服务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态度进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参创1:26;诗8:5),在神面前,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说,给予者要给受助者同等的尊严和人格,使他们能够满心欢喜地领受。其实藉着服侍他人,我们能在基督里得到更丰盛的新生命。
四、助人自助
神造人时赋予了人各样的能力,我们在助人时,也不能仅仅给予物质,忽视其能力的培养。助人自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在解决最紧急的困难之后,还需要帮助受助者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使受助者最后能够独立面对困难,自己解决问题,减轻对外界的依赖。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盾较多。作为基督徒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遵守基督的教训,在社会中实践自己的信仰,效法基督,努力为社会分忧解难。
(作者: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负责人王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