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孩提时愿望成真的喜悦,是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温暖,是好朋友同喜同忧的关怀……幸福,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是以什么为根基的呢?一起来看,80后基督徒,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吧。
“我的幸福指数蛮高的,身边的人也都见证我很幸福。”对于87年出生的梁弟兄,幸福是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不要太被得失所抓住,要尽可能的带给身边的人以快乐。
他说,幸福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也随之发生变化。小时候衣食无忧,口袋里有零花钱,就是幸福;上学以后,有好的成绩,有小伙伴一起玩闹,就是幸福;大学毕业,有好的工作,让父母安心,有美满的爱情和家庭,就是幸福。
“幸福的根基是建立在心态上,把自己的心放在恰当的位置,在得失之间找一个平衡,那么在何时、何地、何事之上,都可以感受到幸福。”梁弟兄补充,前面所谈到的所有观念是形成于自己未信仰以前,但接受信仰后,却有了改观。
现在的他,为人处事的方式,跟身边的人关系,跟家人的关系,都有所变化,幸福指数有很大的提高。倘若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去教堂里面坐坐,唱唱赞美诗,读读圣经,心情慢慢的就好起来了。即便是孤单一个,在困难之中,也不会觉得难过,因为知道有神的同在,所以格外觉得幸福。
“我很幸福!”拥有温温和和嗓音的萍姊妹认为,幸福是一家人和和睦睦,能够为主摆上自己。
她认为,幸福在每个年龄段也都是不同的。小时候,爸爸妈妈爱自己就是幸福;长大以后,接受了信仰,对神的认识越开越深,觉得能给摆上自己,为神所用,无论多累,都是幸福的。
与梁弟兄不同的是,萍姊妹直言幸福的根基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之上,此外建立在哪里都是不可靠的,很容易就会发生变化。
“当然是幸福的。”直爽的珍姊妹爽快地说,不看任何外在的、附加的条件,活着的本身就是幸福的。因为活着,能够去感受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美好,能去接受来自父母、亲人、朋友的爱,能去爱,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怎么能不幸福呢?
同样,她也提到幸福在每个年龄段都是不同的,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觉得跟爸妈能够一起生活就是幸福的;上了学以后,有好的成绩,有一两个好朋友,能够帮爸妈干活减轻他们的劳苦,就是幸福的;长大了以后,能够在教会当中参与侍奉,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能够让父母安心,就是幸福的。
至于幸福的根基,在她的观念当中,与萍姊妹是相通的,就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之上,因一切外在的物质都是不可靠的,金钱、权利、感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失去,但主耶稣基督却是永不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