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小小的原子弹, 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废墟。三天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广岛24.5万人中死伤、失踪超过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伤、失踪近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的程度达60—80%。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拥有核武器,核武器甚至被看做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而核武器的相关危害,虽然一直在强调,却依然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此,奥地利于12月8日到9日在维也纳举行“核武器人道影响大会”,超过150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的代表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核武器的人道主义影响。当天的会议上,还有几位核武器的受害者出席见证他们的苦难。
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全世界共有约16,300件核武器,其中1,800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一声令下就可以发射。冷战结束迄今已将近25年,我们依旧摆脱不了冷战时期的遗留战略:核武器继续支撑着世界最强国的国际安全政策。他表示,只要核武器依然存在,不正视使用核武器的后果就是不负责任的。而世界上没有任何解药或保险能够化解这种后果。(据财经网)
教宗方济各也特地为这次大会致函库尔茨,据梵蒂冈电台消息,教宗在信函中强调在核武器上花钱是浪费资源,付出代价的是穷人。他还指出,有利于世界和睦共处的不是对核灾的恐惧,而是“友爱的伦理”。
教宗指出,核威慑及玉石俱焚的威胁无法成为各民族与各国之间友爱伦理及和平共处的基础。“今日与明日的青年有权享有世界和平的秩序,它的基础是人类家庭的团结、尊重、合作、关怀,以及怜悯。这一刻要以责任的伦理来对抗恐惧的逻辑,这样就能促进信任与真诚对话的气氛。”
他还强调,“单凭军事手段和拥有核武或其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绝不能满足和平的渴望;和平必须立基于正义、社会-经济发展、自由、尊重基本人权、人人参与公众事务,以及各民族间的互信。”
最后,教宗表达了对没有核武器的未来的殷切盼望,“我坚信和平与友爱的渴望深植于人的心中,它将结实累累,以具体的方式达到全面禁止核武器的目标。我们有责任促进我们弟兄姊妹现在及未来的福祉。我热切希望这份责任能凝聚我们的力量、解除核武器,因为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确实是可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