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迄今仍然缺乏对宗教研究和宗教文化的理解。”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近期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称。
卓新平称,全世界8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而中国社会仍缺乏对宗教文化的理解,导致社会对宗教本身存有偏见,甚至对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有偏见。
“宗教是正常的精神现象,老百姓有各种诉求,包括宗教诉求,这都是正常的。宗教已经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实际存在的部分。”卓新平说。
当被问及宗教偏见产生的原因时,卓新平称,一百年前,宗教在社会上基本都属于正常现象,比如在唐朝,各种宗教可以交流发展,发挥影响。而真正的变化就开始自关于有无宗教之争及对宗教的否定性看法。
“过去一百多年间,我们国人对文化和宗教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偏差;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中国对自己过去的历史、对外来的思潮产生了一种抗力。“因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和封建社会有着复杂的交织,很多人把中国的落后和传统宗教尤其是儒家绑在一起,因此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宗教,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纠结。同时,外来宗教像基督教,它的传入和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殖民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也被一并抵制。这种偏差有其历史的原因,虽正在经历重新的认知和梳理,但还远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提高依法管理宗教的水平
提及最近发生在宗教界的敏感事件,卓新平引申到依法宗教管理。他认为,一方面,宗教与其他社会团体和公民同样,需服从社会发法律和规则,提高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我国依法管理宗教的水平有待提高,要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