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风,世代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百度百科对家风的解释为,“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亚伯拉罕的家族是一个有着良好风尚的家族,他们家族符号的建立,值得我们现代的基督徒反思和学习。不可否认,亚伯拉罕的家族是一个蒙福的家族,在这个蒙福的家族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们蒙福的直接根源,是来自于他们的家族中拥有着良好的家族风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家风。这个家风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符号”,在他的家族中世代沿袭,一直伴随着他及子孙后代的左右,不管是风风雨雨或是顺顺利利,这个“符号”总是不离不弃。
这个时常出现在亚伯拉罕家族中的符号,即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祭坛,可简称为“坛”。坛,为献祭之用,是神的儿女用来祭祀耶和华上帝的建筑。坛最早出现于挪亚的日子,“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创8:20)只是这个“坛”并没有在挪亚家族中成为常态,当挪亚走了之后,这个“坛”也就随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说来也怪,自祭坛在挪亚的家族中消失以后,有关他家族的事迹也像坛一样随即消失,被亚伯拉罕的家族所取代。
坛,真正在一个家族中成为常态化,成为家族符号,被世代所传承的是亚伯拉罕家族。自亚伯拉罕进入迦南美地,就开始常态化的献祭于坛,“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2:7-8)坛在他的生命中总共出现了6次,涉及到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伴随着他人生的风风雨雨和红红火火,逐渐成为了他生命的中心。
亚伯拉罕虽然离开了人世,但由坛所形成的家族符号并没有随之消失,他的子孙仍然把他献祭于坛的美好遗训保留了下来,世代沿袭,生生不息。他的儿子以撒如此沿袭,“以撒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并且支搭帐棚。他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创26:25)他的孙子雅各也是如此传承,“我们要起来,上伯特利去,在那里我要筑一座坛给神,就是在我遭难的日子应允我的祷告、在我行的路上保佑我的那位。”(创35:3,创33:20,35:1、7)
献祭于坛,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也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印在他们家族的心坎之中,成为了他们家族中重要的符号。正是这个符号,塑造了亚伯拉罕家族的与众不同性,给了他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无穷动力。这个符号所派生出来的动力,在他们始终坚贞不渝的等待着神所赐予他们迦南美地的事情上,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显示了这个符号的无穷之力量。
我们都知道,虽然早在亚伯拉罕的时代,神就已经应许要把迦南美地赐予他们的家族,作为世世代代的永居之地,但直到400年后的摩西时代才最终如愿。在这400年中,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为代表的先人,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应许,以坚定的信念等待着应许的实现,即便是在遥远的寄居之地,他们也坚定不移地相信神必定会成全此事。(创47:29-31,50:24-26)
献祭于坛的这个符号,就是他们的信仰,信仰给了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源动力和祝福;信仰,一直在护佑着亚伯拉罕及整个家族的子孙后代,乃至于整个国家前进的步伐。以色列国家的历史,是多灾多难的历史,也是神迹满满、恩典多多的历史。或许谁也想不到,他们的老祖宗竟然是一对不能的生育的夫妻(参创17:17,18:12);400年之后竟然能够成为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族,并且能够浩浩荡荡的走出为人奴隶的埃及地,成立国家。
一个有凝聚力的家族,血缘关系的维系固然重要,但家风对家族凝聚力的传承,才是至关重要之事。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就如同与亚伯拉罕处在同时代、同进迦南应许之地的罗得家族一样。罗得家族的分崩离析,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家风的问题,他们没有把信仰活出来,以至于妻子爱财、女婿不敬神、女儿道德糜烂。这种污秽不堪而又多重的价值观念,谈何凝聚力、影响力、荣誉?只有具备优良家风的家族,各人才能拥有趋于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念,家族才能拥有凝聚力。因此,优良的家风是一个要拥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亚伯拉罕的家族之所以能够永远常青,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乃是因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沿袭“献祭于坛”的美好传统,以跟随耶和华上帝,为家族的主要使命。所以,我们基督徒可以有一种设想和尝试,既让信仰成为我们家族风气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家之所以为家的主要构成基因,如同血缘关系一样,成为家族连接和传承的主要纽带。这样不仅可以使家族关系更为牢固紧密、坚不可摧,也可净化风气、提升品质,更可使敬畏耶和华之心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成为永远的蒙福之家。(参出20:6)
(本文作者系安徽蚌埠一教会传道人。)